六祖道,六祖接下来又讲,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一个人要想修心不污染,你要想不污染,诸佛菩萨就会护持加念你,护念就是菩萨保佑他,保护他,你是这样,汝既如是,你是这样,吾亦如是,我也是这样,印度的般若多罗,就是六祖对怀让禅师说,西天,当时指的是印度,大家知道到西天取经吗?实际当时就是到印度,这里指的西天般若多罗,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在印度有这么一个人,汝足下出一马驹,在你的以后的弟子当中,会出现一匹小马驹,这个马驹就是指的,马祖道一禅师,这是后来怀让禅师的大弟子马祖道一,踏杀天下人,这个杀并不是杀人的杀,就是把所有的人,全部被他征服的意思,他可以教化世界天下之人,就是,你不要急着说出来,应在汝心,你的心里应该明白,我不需跟你讲太多,最后这句话的意思,不须速说,就是不要急于说出来,记在心里了,应在汝心,你应该记在心里,会有这么一个人,你的一个弟子,他以后会很厉害,教化天下的人,你不需要马上现在先说出来。 结果怀让禅师在六祖身边,侍奉了十五年,在他身边照顾了他十五年,他对道的体会日渐深刻,非常地努力,他自己到南岳去弘法,所以当时的禅宗,在南岳得到非常非常地,传播,弘扬,他当时被朝廷也是敕封为大慧禅师,禅就是讲智慧,一个人有智慧就叫禅,禅师,所以禅师就是这种法师很有智慧,怀让禅师有入室弟子,一共有六人,入室弟子,入室弟子就是说可以得到一些真传,就可以讲给你听里面的道义的真传。其中马祖道一的门庭最盛,就是他果然有个弟子叫马祖道一,就被人家预言言中了,后世的临济沩仰二宗,后来又出来了临济宗,还有沩仰宗,两个宗派,全部都是马祖道一传出来的,所以这个法门就是一代传一代,学了之后再传下去,变成自己的一个另外一个宗派,所以很正常的,一个法门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出来,就是不停地在弘扬,万教归一,意思都是佛教,但是大家门派可以不一样,就是都是人,穿的衣服不一样,说的话不一样。 结果怀让禅师,曾经这样告诉他的六位入室弟子,他就告诉他,汝等六人同证吾身,你们六个人同证,就大家都得到了我的言传身教,各契其一,每个人都拥有一样特别好的一个功能,一个能量,一人得吾眉,一个人得到了像师父一样的眉毛,善威仪,就是非常非常地威武,威仪,他的名字就叫常浩,他有个弟子名字叫常浩。第二个,一个人得吾眼,得到我的眼睛,善顾盼,就是能够观察前后左右,照顾和看望,顾盼前后左右,叫智达,这个人叫智达,一人得吾耳,有一个人得到我的耳朵,善听理,非常容易听到真理,然后,一人得吾鼻,一个人得到我的鼻子,善知气,知道这个气,一人得吾舌,善谭说,就是非常,舌头,人家说说话就是靠舌头,你看人家说舌头很灵活的人讲话就快,一人得吾心,这个人“得吾心”的叫善古今,自古代和今天,他全懂,他叫道一,因为前面五个就不讲了,最后这个善古今就称为道一,就是马祖道一,他说,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他懂得了,他在惠能大师身边十八年,他说,一切法皆从心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法,都是从心里生出来,这个就是说,万法由心生,心无所生,你说你碰到了外面的情况,你才会生出这个心,你看到了外面的墙,买房子,你心才生出来的,你没看见房子,你不会去心生,大家都在排队买菜,你才想,这个菜便宜,我去买,你是不是一切法皆从你心里生出来的,对不对? 心无所生是什么意思?因为你本性的心是没有生出来,本来是空的,一面镜子,今天我这面镜子照的一个花,我心中就有一盆花,对不对?我今天这个镜子照的空的,我这个心里就是空的,大家明白了吗?所以心无所生,本来是干净的,心是干净的,因为你照到了人间的东西,所以法无所住,人间的一切东西都是不常住的,你能照到什么,你告诉我,你照到的是虚幻,那是虚空的东西,你看这个禅宗就这么厉害,若达心地,就是如果你只要用心用你的本性,心地善良,讲的心的到底的地方,就叫心地,那么就是九识田中,只有你达到你的九识田中,你才所作无碍,你做出来任何事情没有障碍,九识田中应该是阿摩罗识,非遇上根,如果不是遇上上上的善根,你就要当心,宜慎辞是什么?你如果没有这个上根,没有这个上上根,你最好要谨慎,然后辞是什么,往后退,不要去冲。 所以给大家总结一下,六祖问怀让,甚么处来,一语双关,就是问,你本性从哪里来的?他对佛法的理解怎么样?所以你看很厉害,当怀让说,嵩山来,他说嵩山来,什么意思啊?我从嵩山过来的,明白了吗?他就老老实实告诉他,我从嵩山过来的,但是六祖惠能的意思是什么意思?甚么物?恁么来,他一告诉他,我从河南嵩山来,他就问他,甚么物?恁么来,到底在哪里啊?你怎么过来的,实际上就是六祖惠能在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的本原从哪里来?你的本性从哪里来?明白吗,所以当时他根本不懂,他坠入了五里云雾当中,搞不清楚了,经过八年的参研,体悟,他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有了醒悟,他就告诉他,说,似一物即不中,你讲什么地方来也好,什么人来也好,这些东西都不对的,然后怀让道出了禅家的一个重要的,学禅的一个重要的特性,禅道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什么,就是不可言喻性,因为禅道就是说,任何事情你不要去把它讲,因为讲出来都会变的,你就是讲对了它也会变,你讲得不对它也会变,所以不可言喻,就是不可喻言,不要去讲,所以禅道就是,以内心战胜了和超越了自己的理解。 你看看禅宗,它主要是心理活动,它非逻辑性,非对象性,它没有逻辑的,禅宗是风又是雨,是动又是静,它超越时空,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直觉观照,很厉害的,它是一种通感的体验,什么叫通感体验?就是我认为当时怎么样情况,我心里明白,我知道了,但是我不讲,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潜意识,就是不能拿到的一种意识,你得到了它又好像没有得到它,就是一个人的内心的精神存在,我举个例子给大家听,什么叫通感体验?我今天看见这个人,我觉得他蛮好的,但是在你的心里你会明白,这个人虽然我现在看着他蛮好的,但是我没听别人说他好不好,听别人说了好不好之后,我才知道他真的好不好,明白了吗?你对他今天看得好和不好,只是一种潜意识,所以很多人,骗人的人,表面上笑嘻嘻的,你都觉得很好,实际上他在骗你,禅宗的意思就是叫你们不要去下定论,不要去马上决定,这个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是物质,这是精神,这个事情是好的,是对的?不对的?叫你们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看到的东西是由你的心造成的,所有的佛法就是你的意识造成的,你们现在所有的正确的意识,全部都是法,佛法,师父现在跟你们讲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法,肯定是对的,意识,明白了吗?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不恒在,就是永远不会长久的,所以任何一个人辗转生死,内心永远不会安宁和平衡,任何一个孩子的出世,一生出来就哇哇大哭,因为刚刚生出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这一生无依无靠,你看,孩子为什么一出来的时候,他就哇哇大哭?你看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这孩子不会哭的,他有依靠,他依靠母体,出来之后,整个就像从天空上掉下来那种感觉,悬空的,无依无靠,他的内心为什么不能平静和平衡,因为他有累世的冤结,烦恼跟痛苦,精神的痛苦,肉体的痛苦,这个不是人生的根本,禅宗告诉你们,身体受点苦会好的,精神上受点苦也会好的,最主要你的根,你怎么样的本性,本根要正,什么叫最圆满的幸福?就是去妄存真,因为每个人心都会有一个自由的本心,这就是为什么禅宗里面讲的,拂尘看净,实际上就是把你心中,那些烦恼,杂念,把你扫干净,去除你的烦恼,所以真正的有禅修的人,他不跟别人计较,他知道这叫分辨心,他没有分辨心的,他知道任何事物都会变化的,所以他不会跟人家斤斤计较,你去看好了,任何一个人,斤斤计较,想不通的人,他觉得这个世界对他可能是末日,实际上他就没有禅修的那种智慧,什么都会变的,一会儿变好,一会儿变不好,一会儿好了,一会儿不好,人生都是这样,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一会儿想不通,一会儿想通了,你说人,你把他放大,不就是个轮回体吗?你们告诉我,人不就是轮回体啊,一会儿说妈妈好,一会儿说爸爸好,一会儿说妈妈不好,爸爸不好,一会儿说妈妈也好,爸爸也好,明天又说爸爸好,后天又说妈妈好,那人不就是个轮回体吗,所以只是一个境界而已? 禅宗里面讲的以心传心,禅宗为什么说,你心知肚明,就像人家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就像鱼喝水一样的,冷了,热了,它自己肚子里知道,你们都清楚,这个人对你好不好,爱不爱你,你心里最清楚,你能感受到的,冷暖自知,所以禅宗讲的就是,菩萨爱不爱你,你求菩萨灵不灵,你自己心中肚子里最明白了,菩萨爱不爱你们,你们念经灵不灵,好了,明白了吗?所以禅宗里面讲的,教外别传,就是我们今天禅宗里面,宗派里面,除了禅宗以外,你别到外面去传给别人,因为我们肚子里都有数,所以以心传心,教外别传,这是今天讲给你们听,禅宗的一个秘法,我们心灵法门里边有禅宗的,让你们理解,理解人生,就是禅定,所以人的心一旦得到了开悟,你在生活当中,会得到很大的对你的帮助,为什么呢,禅宗告诉你,什么都会变,那你想一件事情想不通,你可以变吗?每个事情都会变化的,对不对?事事无碍,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阻碍你的,因为你得到了禅定,因为你知道世界上任何事情,今天有阻碍,我明天可以把它搞定,用现在话叫搞定,对不?,变化的,所以,你得到禅宗之后,人会精神非常好,觉得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会变化,自性常明,印证佛法,所以六祖与怀让最后的一轮对话,实际上就是讲到了印证佛法,印证佛心。
9. 忍辱就是增上波罗蜜
学佛法,诸行无常。一定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无常的,拥有了也就有了。很多人说“我学佛,再等等吧,等到以后有佛缘了”,但是要知道诸行无常,我们不能等,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化。好的变成坏的,坏的会变成好的;刚刚开心了,过一段时间又会伤心,一段时间的伤心又会让你变得开心。所以,学佛要及时把握住当下。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社会跟我们10年前、20年前所拥有的世界是不是一样?已经不一样,就说明无常了。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带不去,什么是我的?没有。所以争什么,争到后来一切都是空的,唯有业随身。在人间很多人还经常想不通,去钻牛角尖。佛法告诉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失去,所以要改掉自己心中不好的、身上不好的毛病,早早地忏悔、早早地修行。自净其意,就是自己要把自己的意念弄得越来越干净,要修出六道。学佛人外在行善,内在修心,就是多念经,有菩萨的智慧,觉得有菩萨作为我们的依托、靠山,你就会让自己的本性和本心远离恐怖。很多人一辈子就是在恐怖的日子里过,因为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天天很恐怖。其实,远离恐怖要多行善、多放生、多学经文,而且当你帮助别人、度人学佛的时候,你自己会改运,而且会断烦恼。一个没有烦恼的人,他的智慧就慢慢接近四圣道和净土,没有烦恼的人他的脑子是干净的。自己在心中要经常反省自己做得对不对,要潜修涵养能合群。现在很多人修心修到最后不能跟别人合群。要潜修涵养能合群,其实就是让你提升品格。你这个人能够跟大家在一起,让别人接受你,你这个人就有品德;大家都不能接受你,你这个人一定品格上有问题。所以,要谦虚无我,为人要态度诚恳,你会远离烦恼,远离贪瞋痴,你就不会堕落三恶道,因为在人间都有三恶道的。人间的三恶道是什么?贪得死去活来的,要了这个还要那个,那个要了还要,要到最后自己痛苦不堪;恨得咬牙切齿,恨得死去活来的;愚痴得根本不能找到自我,做出来的事情都是傻得一塌糊涂。所以不能去堕落三恶道,要在生活当中修行实修求证(就是“我今天修得对不对,我今天修得好不好”,要经常对照“我最近这一个星期,我今天一天下来有没有贪、有没有瞋、有没有恨别人”),不要贪、不要恨、不要去愚痴。实修是什么?实实在在地修。实实在在地修是每天念经、做功课、拜佛,把自己许过的愿经常拿出来再看一看“我是不是在行愿”,你讲过的愿力是不是正在进行、正在做。 人生短暂,每个人一生会遇到各种的挫折。很多人经常问师父,挫折来了怎么办?想不通,挫折来了最重要:第一,保持心里的平静,觉得这是本来就应该来的。这件事情既然来了,看我怎么样来把它解决掉。无论在哪个环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心里都要快乐。因为你最终的目标不是到人间来享受幸福和享受痛苦的,你是来修心的,所以不管人间有多少的挫折、烦恼来影响你,不管听到任何恶劣的事情、很生气的事情,心要如如不动。“我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经常想一想,心不要跟着别人去跑。很多人的心很容易跟着别人去跑,为什么?一听好的,大家都去,结果上当也是这么上的。小时候听别人讲过,买什么东西只要看有人排队……很多人先排队了再问买什么。我们现在做人也是这样,你自己要有毅力,自己要知道自己在买什么,然后你再排队。听别人,这时心就会跟着别人跑。 真正的修行人要做到不受外相环境影响,就是不要被外面的环境所影响,而且心要不动,不乱动。我们说心不乱动根本做不到,人听到任何一件事情,首先我相执著就出来了。“这个事情跟我有关系吗?”他是第一个想“跟我没关系”,他可能就不动。只要觉得跟自己有关系的,他马上心就开始动。这个心怎么会动呢?就是跟着别人的语言在动。如果你能不动,那么你就进入了禅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定得下来的人叫禅定。经常要学会看到自己的佛性,你们的佛性在哪里?你还有没有良心?你这个人活在今天,你们做过多少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你们伤害过多少人,包括你们的父母亲,包括你们的孩子,这一切你怎么样能够做到如如不动?告诉你们,就是守住你的佛性,因为佛性是善良、是慈悲为怀,只有经常看到和守住自己的佛性,你才会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就是你心中有佛,你永远不会做出背离佛法的事情。很多人经常地发疯、不开心,突然之间怎么样,实际上他的心就是背离了佛法,不安静、不冷静。要成就佛果虽然你的心会很累,其实就是考验。你一个人如果能够住在家里闭关,“我就在家里,我坐得住”,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在接受着考验,而且不管他心态怎么样,他会消除他的业障。你看有些人被人家背后指指点点,他照样觉得“我只要是对的,我更要当心;我做这点事情都有人来指指点点,可能做更多的事情,别人更要指指点点,特别当心”,那么就学会了增上缘。如果被人家当众地污蔑(别人当场污蔑你),不跟他争,我在修忍辱波罗蜜。因为你不讲话并不代表你错了,你不讲话并不代表别人讲的是对的。你不讲话,人家把你当哑巴吗?没有啊。骂人的人,你知道边上听到的人会对他怎么想?能看得起他吗?所以要懂得一切都要学会忍辱精进,这都是波罗蜜,就是智慧。 要学会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有的时候为孩子,就像一个母亲为孩子克制一样,实际上成全了“大我”。有的人为了一点面子……就像过去如果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为了自己家里孩子不挨饿去问别人家里借点东西,她当时为了面子不去借,孩子在家里就饿了;妈妈为了成全大我,能让孩子有吃的,她厚着脸皮,实际上就是为了成全孩子们、这个家庭、这个大我。很多母亲她就不愿意做这种事情,情愿孩子饿,那么这就是她的面子。所以人有时候会面对很多的因果。今天你伤了别人,终有一天人家会伤害你;你今天骂了别人,终有一天别人会骂你,这些都叫因果。你今天害了别人,人家一定会害你;今天你欺负别人,别人会欺负你,那么你的烦恼就会随着因果而出现。所以你去看有烦恼的人,现在很烦家里的一件事情、很烦一个朋友、很烦自己一件事情,说明因果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人说因果什么时候来的?就这个时候来的。
1. 循因所修 见果即觉
很多事情为什么越搞越糟?就是很多人已经错了,继续犯错!这就是我们说,不管什么事情要念经,会消掉你的气。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如果你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你有本事呢,耳朵不要去听人家讲什么,你就念1遍心经。这1遍心经也就30秒,差不多吧。你30秒念完1遍心经,再来想这件事情,30秒就可以让你冷静下来,听得懂吗?所以心经就是拨正你心灵的方向的,我们不管什么事情,首先要静下来。要以别人的心去想自己的心,“我今天讲他话了,他会怎么想?”今天他难过了,你是不是开心啊?你得到了什么呢?你今天让他痛苦了,你得到了什么?你什么都没得到啊!你只是得到一种感觉,你说这种感觉会造成什么?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可能还会造成对你的报复。这种没有意义的气,去受它干吗!所以不要以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你才会跟菩萨有一样的心。因为菩萨从来不会伤害别人,因为菩萨总是为众生而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的,这就是真如实相。人家感受到温暖了,听了你的话开心了,因为你给他带来了温暖,因为你给他带来了幸福,因为听到你说的话之后,他感受到了菩萨的存在,那么你这个人就是拥有了世界的实相。因为你知道帮助别人才能改变自己,才会得到安宁和喜悦。你让别人开心,你怎么不得到喜悦呢?你今天写几个字让别人跳起来,说一句话让别人闹起来,对不对啊?你做一个动作让别人骂起来,你难道是一个菩萨吗?所以,众生的满足,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有的时候,你只要对这个众生说几句好话,感恩他,你就不会太痛苦了。因为很多人一听语言之后,他会满足的;一满足之后,他就不会痛苦;当他不痛苦的时候,他容易找到光明;他找到光明了,他会拥有永生。要想找到永生,首先要过得快活,过得开心。这种开心从自我身心的调节,从别人给你的爱,从你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世间的理解开始,你会得到不生不灭的智慧。什么叫不生不灭的智慧呢?因为人的智慧实际上是用不完的,很多人傻傻的,以为我做人,“哎呀,这个智慧没了。”不是的,不生不灭的智慧是什么呢?圆满、平和,心要平和,做事要圆满,要学会宽容,要自心明白。你一个人想帮助别人,自己心中要明白。这样的话,你的人生会变得非常地光亮、光明,所以无苦,没有苦,无苦集灭道。就是这样的人,才不枉费在人间走一遭。因为他找到了怎么样了解自己和帮助别人的方法,这就是个菩萨啊!所以你们要记住师父这句话:找到了了解自己的方法和帮助别人,他智慧,就是菩萨。 不要去看当下的惨不忍睹,因为在人间,实际上你看到的都是惨不忍睹的。你看看医院里,你没有到医院,你就以为医院不开的?你要是天天在医院里工作,你天天看到的都是惨不忍睹的事情。救护车救过去的人个个都是,要么车祸,要么急诊,要么气喘不过来。它都存在的啊!只是你没看见,你就以为没有了。所以当下的惨不忍睹,实际上你要知道,那就是我们自己宿世的业障所为啊!这些业障让我们拥有了业报。你长久地不当心自己的身体,终有一天你会身体不好;你长久地得罪人,你终有一天你会被所有的人唾弃。你经常动不动跟人家吵架,你这个人没有人缘,没有朋友帮你,没有人会爱你。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人爱,你说他怎么活?孩子的爱、夫妻之间的爱、父母亲的爱、老师的爱、同事的爱、同学的爱,这种都是爱啊。如果你连这些爱都没有了,你说你活在世界上,怎么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呢?所以很多人很痛苦,说:“我孤独啊!”你去看,自闭症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他得不到爱啊!那么想一想,为什么你得不到爱?是因为你没有给别人爱啊!所以,师父叫你们越苦心中越要有佛法的依靠。你今天苦了,你就要想到:“我有观世音菩萨、有佛在帮助我,我可以靠。”你迷的时候,师父说了:“有明师度你们啊。”很多人一辈子会有很多着迷的,搞不清楚,有没有师父要度你们的?所以一直度到你们成佛,离弃人间的恶念恶行。你要成佛,你又不想离弃自己身上的恶念恶行,你怎么成佛?你今天是个猴子,你想做人,你怎么不要站起来走路?怎么不要把自己的尾巴给割掉?你说很痛,站起来走路很难,那你怎么能成为一个人啊?你今天要成菩萨,你怎么能不把自己身上的贪念、恨念、瞋念全部去除呢?所以你在人间是在造业啊!一般不学佛的人,他说他是在生活,实际上就是在造业啊。造的什么业呢?有的时候是善业,有的时候是造恶业,只是自己不知道,以为在过日子。实际上这些业,为今后造成的果奠定了基础。 锻炼自己的实修,从实修当中饱受一切,就是接受一切痛苦或者折磨。这句话的意思就告诉你:你要修的人,怎么会不饱受痛苦和折磨?人家在玩,你要好好在家念经;人家吃山珍海味,你就必须要吃素……一切的一切,人家用了很多时间打麻将,觉得很开心,你要念经、修心,但是你获得的是极乐的善果啊!你在实修当中接受一切痛苦和折磨,而获得极乐的善果啊!你开心的时候,人家都在生病。你不生病的时候,你有菩萨保佑,你是不是获得善果了?那么这些善果是怎么来的?就是在别人吃喝玩乐,而你在念经修行当中得到的! 所以要让自己的内心循因修行,就是自己的内心当中要懂得遵循这个因果的因来修行。要念佛持咒而不觉苦,就是不觉得很苦。我们现在有很多佛友,他们一念经就很开心,今天功课没做完,他们就觉得很伤心。一念经他就开心了,因为念经的时候,是你最好安静的时候。不烦了,没什么好烦的;不去想了,念经的时候想什么!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感情上过不来,一念经就不想了呢?很多刚刚还在烦的事情,一念经就可以忘记。 我们每个人烦恼的时候会有混乱的行为:“哎呀,这个动作,我刚刚不要做这动作,傻得让人家误解了。”一个思维:“哎呀,我怎么会这么想的,把人家想成这样,我变成什么了?”“哎呀,我这个脑子怎么乱想!要回归到平静,自然。有什么了?不去想能怎么样呢?想了又能怎么样呢?我想了这么多不好的事情,只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有什么好想的?好好修就好了。”已经做出来了怎么办呢?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啊!你只能这样,一念经,“哎呀!菩萨保佑,刚刚讲错了!菩萨保佑啊,刚刚做错了!菩萨保佑啊,我忏悔啊!”那这是正在改。一直回忆着:我刚刚为什么说错话,我怎么在他面前这么丢脸啊,我怎么怎么……这一切只会伤害你而不能帮助到你,所以念经能帮助到你回归自然。 回归平静、自然会克服你低档的心神散乱。你去看好了,心神不定的人档次很低啊,静不下来。你说说看,哪一个有地位的人会平时这么心神散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对不对?像这种低档次的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想很多,最后造成他的心神散乱,无法善逝。你们知道什么叫无法善逝?这种人如果不学佛,死都没有好死啊!无法善逝,就是没有办法善良地逝世啊!因为他们整天脑子里乱哄哄的,不思归去啊。他们没有去想一想“我最后是到哪里去”。你想得再多,你最后到哪里?还是要死的啊!不思归去,轮回受苦!心轮回,行为轮回,语言轮回。一句话说得不停地再说一遍,再说一遍,就叫语言轮回。语言轮回,在心理学上讲,如果经常地语言轮回,就是语言错乱,在思维上叫逻辑混乱。所以你跟一个人讲话,你就知道这个人思维混乱不混乱。一句话不停地重复讲,是不是老年痴呆?讲一遍再来一遍,讲一遍再来一遍。跟你讲过好了,以后你再跟人家讲一遍,人家就听了;你跟人家讲五遍,他知道你还会讲第六遍,你前面五遍他都不好好听的,听懂了吗?
2. 真正的解脱是无相
不要被外界的环境所击倒。“哎呀,外面怎么样了”“哎呀,怎么样了”,你就怎么样。外界怎么样了你就怎么样:击倒了。你相信啊,菩萨会保佑你的! 宿业要清净,就是过去生中你们造的这种宿业,一定要让它干净,然后清静下来,那么你就是消掉自己业障。清了,就是理清了,我还你了;静,我现在安静下来,我不造新业了。对不对啊? 人能成佛,苦能变乐!一个人天天想着佛、想着菩萨,再多的苦难它也能变成快乐。如果你众生执迷,就是今天明明这个事情搞不清楚的,就要这么做,执迷!善果不显,也就是说,善良的果它是不会显化出来给你们的。所以你们去看,任何一个人执著地想做一件事情,他的善果一定不会显化出来。举个简单例子,小时候,跟爸爸妈妈说:“我一定要买这个东西。妈妈,我一定要买这个玩具。”你吵好了,在家里哭好了。你觉得你吵了之后善果就来了吗?就不买。如果你好好地做作业:“妈妈,我今天成绩考得这么好,考了98分了,你帮我买一个好吗?”“好孩子,我帮你买。”对不对?所以不能执迷,迷就是我盯住这个事情。 所以修心要修到不颠倒,不妄想。妄想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去想。颠倒是什么?明明是正的,你说是错的;明明是错的,你说是正的。所以不要去想,然后不要去执著。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去欺心。什么叫欺心啊?师父跟你们讲得很少,欺心就是欺负自己的心。你们说别人欺心,你说你自己怎么会欺负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说“我一定要做”,你是不是在欺负你自己的心啊?最后做不到你痛苦吗?你的心是不是受到痛苦了?这不叫欺心啊!所以佛法叫我们不欺心,不要去欺负自己的内心。 “诚实守护功德”,这句话听好了啊,非常重要。什么叫诚实守护功德?你说你今天有功德,你不能让它跑掉吧,因为功德以后可以消业的。比方说,你碰到一些灾难了,或者家里、社会,或者天灾,你有功德,你会消业的,你们不要忘记。那么这个业,这个功德到哪去了呢?靠你守住的,你用掉了啊。我问你们,你们现在是不是没守住很多功德?到哪去了?拿出20%给这个,拿出10%给这个,然后自己做错事情,5%的功德加进去,你说你做的功德有没有守护?没有守护功德,等到一个大的业来了,你就控制不住了,就出事了。那么师父跟你们说,诚实守护功德,也就是说守护功德靠着自己的诚实。为什么?做一点功德,“嗯,很好!我好好地保护好。”老老实实,不要说我今天需要功德了就开始去做功德,这叫不诚实地守护功德。听得懂吗?因为你做了,你就用了,就像你赚了钱了,你家里就用掉了。你为什么不能多赚点钱,家里留一点,等到该用的时候再用呢?所以要诚实守护功德,才能进根本的本性当中。根本的本性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九识田中。一个人从佛而来,与佛同在,心佛合一而归,那就是涅槃。你的心跟佛一样,你是不是涅槃了?那么你怎么样让自己的根本进去呢?就是靠功德,诚实的功德。因为这种功德是离欲体的,就是离开欲望本体的。一个人的功德不能有漏的,你今天做了功德,你是为了某一件事情、某一个目的,和一个人只是在做功德,没有目的地去做,那个叫纯善功德,叫善德,善功德。所以心经里边叫“究竟涅槃”,我们这里还没到这个境界,叫“究竟真理”。人间就讲究竟真理,这个究竟的真理就是我们说无常,苦空无常。你要让众生“彻见本性”,你要让众生彻底地了解这个世界,活在世界上的本性是什么。 修内在的智慧和觉悟。我问你们,我们的智慧和觉悟是在行为上还是在语言上?是在你的眼睛里还是在你耳朵里?都不是,是你内在的境界所体现的智慧和觉悟。智慧是看不见的,觉悟也是看不见的,所以叫内心觉悟。要觉悟原来的本性,原来的本性是什么?从小这么善良,你们长大了,贪瞋痴慢疑,跟别人斤斤计较,忌妒别人,然后挤压别人,那么越长大越没有智慧。天天学着不好的事情,越长大越糊涂、自私、贪婪。那么怎么样叫觉悟原来的本性?就是返璞归真。你要慢慢知道:损坏别人东西要赔,做人要对得起别人,要对得起良心,那么你就找到原来的本性了。你必须找到原来的本性,因为你是清净的莲花啊!清净的莲花不是长在凶残上面的,不是长在没有智慧上面的,不是长在忌妒和瞋恨上面的。清净的莲花,它可以不受五浊恶世的污染。你看看,你们现在受到五浊恶世的污染了吗?什么事情自私自利,先想到自己再想到别人。 精神上要得到解脱,才能无忧无虑。所以一个人真正的开心,不是有钱了,不是有名了,而是无忧无虑!你看小孩子的开心,那才叫真正的开心!你看,他们笑得像在天堂一样,因为他们无忧无虑啊。一个人要想得到无忧无虑、精神上的解脱,要马上开悟!马上开悟,你的世界就进入了佛国,就是佛的国家,对不对啊?你说你跟学佛人在一起,是不是就进入了佛国?你说一个很大的庙,里边所有的人都在拜佛念经,那么这个庙可能就是一个佛国,对不对?一起吃饭,一敲钟,一起起来念经,晨钟暮鼓,不就是佛的国度吗? 所以,不受五浊恶世的污染,离一切众生相。一个人一定要离一切众生相。离一切众生相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因为你是年纪大的,他是年纪小的,这个人很讨厌,那个人很喜欢……这些都是众生相。你心中要平等,要拥有佛的平等相,要用平等心来生活,你的心就是净土。所以佛为了让我们得到这个净土,他告诉我们,你把所有年龄大的人都看作你的父母亲,把所有年龄小的人都看成你的儿女,把所有跟你一样大的看成兄弟姐妹,你就拥有平等心了。 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你想要心中净土就要离一切相,把自己的心变得简单而又快乐,那么你就是过的佛的日子。我问你们,你们生活简单吗?不简单啊,想得太多了,你们不能快乐啊。如果你们天天想得简单一点,当然快乐了,对不对?所以,简单才能得到快乐。想快乐,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弄得简单一点,回归原来的信念。
11. 善法增智慧 佛法亦般若
所以学佛,菩萨就是让我们要知无常,这就是根本智。当一个人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你还会为一句话去争吗?你还会为一件事情去闹吗?你还会为某一个物质去跟人家抢吗?一切就这么的无常,就失去了。为什么这么执著呢?因为你觉得这个东西是有常的,“我拥有了,可能我这辈子就拥有”。这辈子也是临时的、短暂的,你最后拥有了什么?你们曾经拥有过青春,曾经拥有过很好的工作,或者曾经拥有过很好的家庭,或者曾经拥有过自己很好的身体、自己很爱的孩子,这一切随着无常全部变化了。所以懂得最后的变化,你就得到了根本智。 《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叫“如是观”?看穿吧,就这么回事。“应作如是观”就是就这么回事。我们在人间,每个人都在追求着一些名利、财富,而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也不是钻石,那是智慧。你看很多人一辈子有钱、有名、有利,最后全部失去,因为他没有智慧。 佛陀曾经在《正法念处经》当中说过:“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这是佛陀经文里讲的。你人间的一切宝贝和物质,到最后全部都是没有了(无常就是失去了)。你如果懂得佛法,懂得行善积德,会增加你的智慧。世间物破坏,世间所有的事物到最后……其实这个“破”和“坏”是两个字合起来,先是破,就像一件衣服一样先是破了,慢慢这件衣服就坏掉了。所以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东西都会破坏掉(破了,坏掉了)。一个房子先是破了,最后这个房子倒塌,坏掉;这个人先是破掉了自己的善良、破掉了自己的慈悲,变得越来越自私,最后这个人就坏掉了,叫坏人。所以这个“破坏”是两个字。善法常坚固,“善法”当时讲的就是佛法,越来越坚固。你们什么东西都会坏,你在脑子里的佛法那是永远不会坏的。善法常坚固就是说我今天用佛法来讲,我今天只要行善,一善解百灾。行善是佛法,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坚固。 所以在人间不执著的学佛人,师父告诉你们,就是拥有了初等智慧。也就是告诉你们,这个人间的智慧分成好几等。有的人叫聪明不叫智慧。很会做生意,算计别人,“我今天多赚你”,开心了,以为人家不知道,这叫聪明。实际上当别人知道之后,人家下一笔不跟你做了,你就失去了很多,那么你就是没有智慧;而拥有智慧的人,“我给你赚,我给你多赚一点,我少赚一点,下次你还找我”。实际上智慧跟聪明不是一样,聪明是计量利弊得失的人,智慧的人是会拥有下一次。 太虚大师经常说一句话: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就是你这个人如果做得像菩萨一样,你这个人是名真现实,就是你这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在现在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正的好人。那么好人就离佛不远了。佛陀曾经在《阿含经》当中讲过有五种非人。什么叫非人?不像人。非,就是不是,讲得不好听,你不是人——非人。佛陀讲的:应笑而不笑(应该笑的你不笑),应喜而不喜(应该欢喜的你不喜)。你看看人家都在笑,你在边上脸冷冰冰的,你不像个人。应该欢喜,大家都在欢喜,你不开心,你这个人跟人家是不是有距离?应慈而不慈(应该你慈悲的时候你不懂得慈悲),闻恶而不改(听到了恶的东西,知道自己有恶的东西,人家告诉你你这个毛病很不好,知道不好的东西就不改,你这个人不是人了)。所以师父经常跟你们讲,有缺点要马上改的,你不改你就不是人,动物它是不会改的,“狗改不了吃屎”没听到过啊?“猪撞南墙不回头”没听到过啊?你们是人,人为什么不肯改自己身上的毛病?闻善而不乐,听到人家说“这个人很善良,这个人帮助别人”,你不开心的。听到别人说“我去做了个好事”“我们去放生了”,你要快乐;“你放生了,真好,真好”“你去帮助他了,很好,很好”,心里想“我以后有机会我也去做”。你如果听到人家说这个善事、一个好事情你不快乐,你这个人不是一个人。学佛人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人现在的毛病就是一碰到一件事情,首先想一想“跟我有关系吗?我能获到利益吗?我没有利益的我不干”,那就是为自己活着。人活着应该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要必须断掉一切非法之想(就是不如理不如法的想法)。就像一个老伯伯,年纪这么大,去度一个小女孩,度到后来想动什么坏脑筋,那你就叫“非法之想”,而且是利用佛法在做“非法”。 要心无贪著,一无罣碍,平等说法。平等说法是什么?就是像你们在下面打电话的人,要平等说法,不管她(他)是老妈妈、老伯伯,一律平等说法。所以接电话的人他的素质很重要,你讲得好,救人家一条慧命。恒为一切,“恒”就是永恒长久,去做一切弘法的事情,不分贵贱,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见解。师父叫你们一定要正确,正知正见。 佛法是一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的心中,也是我们人类的救星,所以没有佛法的人等于没有找到救星。希望你们要找到救星。
19. 转识成智是妙法
我们要转识成智,就是把自己的意识转换成智慧。智慧是什么?就是我今天不跟你吵,你以后就不会跟我闹;我今天对孩子能够理解,孩子就会孝顺妈妈;我今天能够懂得放平等心去对别人,别人一定也会对我有平等心。转凡成圣,就是经常把自己要的东西送给别人,你整天地布施,别人就说你是个好人,能够帮助别人,整天想到别人,你已经超脱了凡人,你就是一个圣人。 实际上凡夫的智商是不能了解佛法的,凡夫有智商,这点IQ[智商]、EQ[情商]没有用的,他不能了解佛法。在人间的一切,吃住行卧都是佛法,佛法的奥妙尽在其中。师父告诉你们,为什么吃、住、行都是修心。你今天帮一个孩子做饭的时候,你说:“观世音菩萨,我帮孩子做饭,今后将来我要让他好好学佛,他就是一个未来的菩萨,所以我现在供养孩子,就是在供养菩萨。”“观世音菩萨,今天我念完经睡觉,我心里有佛,愿佛性在我心中常住,我心中有道场。我今天睡觉没有白花时间,因为我修心,睡觉之后为了明天更好地念经。”你跟观世音菩萨这么一讲,你整个晚上睡觉就不叫浪费。所以过去对法师要求很高,一天5个小时、6个小时,不许他们昏睡,因为人睡得多了会昏的,昏头昏脑。你们刚刚睡醒的时候昏头昏脑吗?站都站不直,为什么?经常睡觉的人会迷惑颠倒的,脑子不清楚。 师父跟你们讲,吃、住、行、卧,走路很多人也在念经,这就是奥妙。我曾经讲过一件事情给你们听,那时香港有一架飞机飞到韩国去旅游,临飞前突然宣布说飞机上要重新检查,有好几个零件出问题了,在试那些叶片的时候,结果有几个机叶没动,可能要两个小时,让大家在飞机上耐心等待,要修、要检查。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行,叫大家全部下飞机,一片骂声。我们佛友告诉我这件事情,说他很开心,他下来坐在那里等飞机修的时候,人家都在骂,他在念经,等两三张小房子念好了,飞机修好了,他说:“我一点都没浪费时间。”骂的人是不是自己心里很难过?生气吧?他说什么?他说:“求菩萨保佑,还好念经了,如果不早发现,飞上去再叶片不动,掉下来连命都没了。让我又念经又保证安全,感谢观世音菩萨!”是不是心态?心态很重要的。过去曾经做过调查,凡是在素菜馆吃饭的人,几乎不吵架的。所以学佛人、喜欢吃素食的人,他的素质也很高。 佛法是教育,佛的智慧是无上的。在学佛的过程中会产生无限的障碍。你们学佛想没有障碍,可能吗?你说“我学佛学得一点都没有烦恼”,哪有可能?你越往山上爬,是不是风越大?你越帮人,帮人家背的业障是不是越大?所以要懂得无上智慧。要记住,我们在学佛中都会有障碍,稍不留神人会走偏、会误解。对别人的不了解、走偏,你会耽误时间,所以要有明师指导。 用本性的纯智,就是非常纯洁的智慧。很多人有智慧,“我帮助你了,但是我想从你身边得到回报”,这种不是纯善;帮助别人,要没有回报,叫纯善。要有纯洁的智慧去证悟佛法,去行佛。行佛就是走着佛陀的路,和当年佛陀僧团去托钵乞食一样。佛陀为什么要叫僧团这样做?第一,让你排队,不管男女老少,不管你过去是不是皇亲贵族、太子,今天都是一样的,拿个碗请求别人供养,那么你就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心。第二,给你饭的人,你可以让他培养出慈悲心。因为他给你饭的时候,他觉得在很开心地布施。他有布施心,你有感恩心,又去除贡高我慢心。那时比丘、比丘尼跟着佛陀出去托钵乞食,家家敲门,有的人给你差一点,有的给你好一点,有的说“我没有了”,你全要接受,就是来放下你的贡高我慢心。 因为众生在这个世界是迷惑颠倒的,所以佛才会出现。因为众生把赚钱认为是第一,所以佛才会来教导我们,钱财都是空的;因为众生认为色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佛陀才传下了佛法,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的男女之爱都会过去,唯有佛性长存。佛陀知道我们有这些五欲六尘,才到人间来救度我们,创立了佛教,让我们不要走偏。佛吃了很多和人一样的苦,所以众生与佛本为一体。很多人说佛是众生,佛是先觉悟的众生。什么叫佛?就比你们早一点觉悟。你们不能小看自己,经常拿块镜子照照自己像不像佛,不是表面像,要眼睛露出无限的慈悲。很多人眼睛都能布施的,看见这个人很可怜,眼睛那种感恩心、慈悲心都出来,眼睛会传神的。你看看一个人长得再好看,你去跟他讲两三句话,眼睛发呆,人家就说他脑子坏掉了。你去看神经病病人,表面上都很好,一点都看不出来……我过去帮助那些弱能儿童协康会的小孩子,去慰问他们,那些小孩子跑过来“Hello![你好!]”跟你很好,一看很好,个个看出来都没毛病,你跟他讲两三句话,过一会儿眼睛不动了,你就知道脑子出问题。所以眼睛要慈悲。 佛就是先觉悟的众生,众生就是未来佛,佛是无上的智慧者。佛菩萨能够多多地帮助你们,你们就要精进地学佛,精进地延伸自己佛的能量。学佛人都有能量,你们只要广发菩提心、菩提愿,行菩提,那就会有一种能量。这个是什么能量?你对别人好,别人会对你好吗?你受气的时候,别人会来安慰你吗?很多人都来帮助你、安慰你,你有没有能量?那你这点能量是怎么来的?因为你是帮助别人,你平时一直在造善因、行菩萨道,等到你有一点困苦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助你,大家都来爱护你,每个人都尊敬你。
16. 怀让禅师的故事(上)
唐代南岳怀让禅师,这个禅师的名字叫怀让禅师,他生于677年到744年,他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高徒,俗名姓杜,是哪里人啊,过去讲叫金州安康人,实际上就是陕西安康人,他幼年的时候性唯恩让,性唯恩让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本性总是非常感恩别人,很喜欢让给别人,什么好的东西都让给别人,所以他的父亲就给他起个名字,叫怀让,怀就是胸怀的怀,这个孩子胸怀,就是喜欢谦让,叫怀让,怀让禅师10岁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佛书,有出家相,就是很庄严,不染俗贵,不染俗贵是什么意思呢,不去沾染到俗气的这种,哎哟,觉得自己了不起了,没有的,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行脚路过他的家门,三藏法师并不是唐三藏的三藏,他这个三藏是经律论三藏,就是全方位的和尚,路过他家,行脚,就是正好路过他家门,看到怀让禅师,哎呀,这个孩子怎么长得炳然殊异,知其不凡,哎呀,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凡人,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就是说,你的这个孩子如果他出家,一定是上乘,就是说,非常,大法师,广度众生。 怀让禅师14岁的时候就辞亲,果然就离开了亲人,前往荆州玉泉寺,这个寺庙到今天还有,玉泉寺,去落发为僧,学习戒律,经律论三藏,他是律藏,学习戒律,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受具足戒之后,也就是说受了菩萨戒之后,他又继续学习律藏,律藏在和尚里边就是专门学法律的,就是我们说戒律,就叫和尚出家人当中的法律,后来他发现,像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他觉得作用不是太大,于是他感叹道,我受戒今经五夏,广学律仪而严有表,欲思真理而难契焉,我受戒今经五夏,五夏就是五年,春夏秋冬,以夏为上,广学律仪,就是很好地在学习戒律,仪表,非常非常地严格,做表率,欲思真理,我想寻找真理,非常地难契焉,非常地,很难找到它,于是他决定放弃继续学习律藏的打算,改修禅宗,当时他的同学叫坦然禅师,知道他志气高迈,这个人很有志气,就劝他,你还不如到各地去参学,实际上就是游访四海,到各种庙里去学,并建议他去礼谒嵩山慧安和尚,南岳怀让禅师最初的时候,从河南嵩山参谒慧安国师,慧安国师叫他到韶州曹溪,去参谒六祖惠能大师。 于是,千里迢迢地,怀让禅师就来到了曹溪,这个时候,怀让禅师,最初参见六祖惠能的时候,六祖就问他一句话,甚处来,什么意思,地方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听懂吗,“甚处来”就是从什么地方来,六祖就道,甚么物,恁么来,古时候的语言,这是土音,方言,什么意思,甚么物,就是你是什么东西,是什么物,你怎么到这里来的,古时候的语言,,甚么物,恁么来,怀让禅师,不知道怎么回答,实际上就是,禅宗大师就问他,你这个人是“甚么物”,就是你是什么,讲的“物”就是东西,是什么东西,你到这里来干吗,对不对,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你来干吗,就是他想启发你,明白自己你本来的面目,你是什么物,怎么来的,就是人是怎么来的,你也可以说你是什么地方来的。 于是,怀让禅师听他讲了这两句话,也没搞懂,就在六祖座下参学,既然没搞懂,我就坐下来学,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人本来具有的清净佛性,他这个话很有讲究的,甚么物,就是你是不是拥有了佛性,本来,所以你们看过去六祖惠能不是讲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听懂了吗,物,在这里就是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你有没有保存着,你心灵的清净的本性,就是你什么地方来的,应该说,我从佛性而来,那么怀让,在跟随惠能法师学法的这些年,他慢慢地领悟了,我们人的心和本性不能受名相的束缚,我们的良心和本性,不能因为名利而著相,去绑住自己,现在有人这样的吗,对不对,有的人良心,为了一点名利结果去害别人,有的人为了一点利益,把自己的本性,不应该伤害别人,他去伤害别人了,受到名相束缚,就是绑起来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他,一念悟性就能即成佛理,就是你只要开悟了,什么都能够明白,南岳怀让禅师随侍六祖惠能八年后,跟着六祖惠能八年,侍从他的边上。 有一天,怀让禅师突然有省,就是有省悟,他非常地欢喜雀跃,前往丈室,就是方丈的房间,叫丈室,室就是房间,告诉六祖道,某甲有个会处,他讲,某甲有个会处,“某甲”是什么意思,就是僧人,僧人自称就叫“某甲”,有个会处,就是我已经明白了,我刚刚来到的时候,您大师问我,甚么物,恁么来,他八年之后把这六个字又拿回来说,我明白了,修了八年,明白了,听懂了吗,六祖问,作么生会,方言,作么,就是干什么,作么生会,因为他开始讲,某甲有个会处,我明白这个道理了,会,就是我明白了,会了,这事情我会了,然后六祖就问他,作么生会,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领会的,作么,就是你怎么领会的,那么怀让禅师就说,说似一物即不中,其实怀让禅师他这句话就是,一句感悟的话,就是说,您老讲过的这一个你是甚么物,这个是不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说似一物”,说是你干吗,你是什么物,其实您说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解悟,就是悟性的是靠感觉的,而不是靠一个物品,一个人物,一个事物,它都是个物品,不是它这个事物能够形容的,他的意思就是说,说似一物,你当时说的像一个物质,实际上,即不中,就是不对的,我这样讲故事是在解释佛法,你们可能会更有兴趣一点,怀让禅师就说,这个意思就是说,我的问题是无法形容,叫什么都不合适,因为禅宗实际上就是一种智慧,不是说一个事物,一个人物,它是一种菩提的本性,你只能理解,不能言说的,听得懂吗? 所以很多人跟人之间的交往,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但是不能讲出来的,一讲出来就不灵了,大家听懂了吗,所以叫觉性,本体的觉性,那么讲到底就叫佛性,所以为什么佛陀要拈花一笑,实际上学过的人心里有数的,所以佛法,一看你的行为,心里有数,你是个学佛人,一看你这个行为,你不是一个学佛人,这叫觉性,实际上在意义上是没有的,所以你一定要说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那么实际上是似是而非,你说它是个物体的话,似是而非,你说它是一物,所以就不对了,即不中,就是不对了,听得懂了吗,接下去六祖又问,还可修证否,还可以修证否,就是六祖问他,修就是修持印证,对不对,你既然说不可言说,你能印证佛法吗,那这样的话你还用得着修证吗,你既然说不要讲,只可心意领了就好,你证悟就可以,你修没有方法修的,就是说你如果,既然说这个不对,你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得,你说的明心见性,可以用他这个方法,他是说你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可以修持和验证你所说的这句话,或者是怎么样修成佛法,怀让禅师又道,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他的意思就是,我修心证得佛法,你又不能说我没有修,对不对,你说我没修,不行,那说到底你到底要不要修呢,禅宗大师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修心它不属于修,也不属于不修,如果说道不用修,那么不修道的人永远都是凡夫俗子,如果你今天说你不修,你可能还在轮回,那么你说你修了,我问你,你修了什么,你知道什么该修什么不该修,你自己还没修成,你当然讲出话不对,那你到底修还是没修,他就是在修和没修的当中,让你自己在感悟当中。 所以我们修心的人最难的就是,没有修到菩提本性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有可能修偏,你说他不修,可以吗,他要修,但是修了修偏怎么办,修不到菩提本性怎么办,那还不如不修,那你到底修还是不修,你一定要修,而且一定要修成正果,就是要修证,修证了就不会没有得道,叫修证即不无,因为佛性的菩提本性,它是自然在身体上就有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你就是在凡人当中也不会减少,在圣人当中你也不会增加,这就是心经讲的,中观中道,不增不减,我举个简单例子,你们今天某一个弟子,在十一年前拜了师了,那么你们跟我学到今天,你们还是那么善良,你们的心有增减吗,没有,对不对,过去是弟子,现在还是弟子,又没有增减,对不对,那么你现在修成了,你已经境界很高,像菩萨了,你以为你增了,你还是在修心,你哪怕修到超脱六道了,你还要修的,是不是,所以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生命实际上用现代科学讲有两个系统,一个叫迷惑系统,一个叫觉悟系统,迷惑系统,代表一个人有迷惑的一面,觉悟系统,代表这个人对这件事情有觉悟的一面,所以人有的时候就是在选择,你对这件事情你到底想觉悟还是迷惑,就是在你自身的选择当中,如何才能从迷惑走向觉悟呢,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你们好好修的,如果你不好好修,这个从迷惑到觉悟当中的过程,你就是在修无明,修了半天越修越不明白,修了半天越修越傻,修了半天越修越糊涂,你是不是在修无明,所以你修无明之后,不懂了,你开始烦恼了,修烦恼,修烦恼之后修愚痴,人越来越傻,变得越来越愚痴,愚痴之后就开始贪瞋痴,所以修心要修有证的状态,所以他说还可修证否,修还是不修,实际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你到底可修证否,他问你,你可修证否吗,这句话很厉害的,你可以修吗,他说,我在修,也没修,没修就是在修,很多人说,哎呀,你在做善事,我没做啊,因为你已经把善事,作为应该做的事情当中了,所以你就像没做一样,这个既有既无就是这样,这几句话就是告诉他,学佛修心没有标准答案,就是大家在进行修证的这个过程当中,有一句话叫,道不必修,但必须修,你以为道不必修啊,要修的,真正的有心求道的人,像你们,哎,我一定要修好,一定要有心求道,实际上就要对道的一些障碍和污染,你必须要觉悟它,你今天要做这个事情,你就要知道,它有很多的烦恼会来,很多的障碍会来,你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不要怕,所以我们今天要放下自己,准备学佛了,即不无,即不得,什么意思,即不无,即不得,就是我们又不是说没有去修,也不能说我们没有得到,修心修证,不是说我没有去修,也不能说我有修,实际上就是要修,在修行的当中要心无罣碍,心无染著地去修,这才叫善修,你想想看,如果你去修忍辱,我忍耐,你骂我,我忍耐,我忍耐,我忍耐,好了,最后成恨了,忍到后来成恨了,今天你去布施,我布施,我布施,是我在布施,没有我给你布施,你吃什么,不可以著相的,所以有修就会有污染,要修,又要不要怕污染,这叫真修,污染即不得,什么意思,污染即不得就是要离开分别心,离开执著心,所以禅宗非常地厉害,它就是离心意识参,又要修心,又要离开自己的心里边的意识,再去参,就是再去修。
14. 超越自我 了解真理
接下来,师父想跟大家讲,学佛非常容易走偏差的几个问题。学佛经常走偏差,主要是学佛之后还要贪心,用过去的话叫贪心学佛,因为贪心学佛的话,就是天天磕头的时候,菩萨啊!您保佑我,快点啊快点啊!我赶快要好,我赶快家里啊!我的怎么怎么,就是贪心,就会造成你内心的心常望报,经常等待着回报,所以你们今天学佛的人,经常等待着,望报,那也是会走偏差。另外,瞋心学佛,一个人有恨心学佛,会好詈世人,因为你这个人学佛的人你还有恨心,你说你学得好佛吗?你学不好佛的话,你就会骂世间的人。经常好,好,就是我经常想去骂别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烂,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开悟,你觉得你学得好,你觉得你修得好,因为经常看见别人的负能量,你就会瞋恨心四起,还有痴心学佛,迷信盲从,痴心学佛,愚痴啊,过去很多人愚痴,说吃香灰这个病好那个病好,还有的人愚痴,就去找巫婆,跑来跟你跳大神,在你家里一边转一边唱歌,这儿放点东西,那儿放点东西,迷信吗,人家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你自己没有智慧的,你学佛的人自己本身心中有佛。 就是师父今天跟你讲什么,你也应该懂得,怎么样来辨别师父讲得对不对。师父如果今天叫你们一味地,我说什么你们就听什么,那这个不是个好师父,一个好的师父,是启发你们内心的佛性本性,师父讲的东西,你们看看,你们能接受的,你们就知道,启发自己出本性出来,不是说师父讲什么就听什么的,那叫盲从,所以学佛当中叫依法不依人,不管你今天是再有名的人,你讲的错的就是错的,你如果讲的对的就是对的,依法不依,师父今天跟你们讲的对不对?错不错?你说我不知道,那我问你,我刚刚讲的,跟你们讲的,全部是佛陀当年讲的话,你们说对不对,明白了吗?所以慢心学佛,心不皈依,傲慢心学佛,你的心能皈依佛法僧吗,你骄傲,你看不起别人,你觉得你学得不错,慢心,骄傲,你说你心能皈依吗?举个简单例子,你不相信别人,别人帮助你,你会理解别人吗?肯定不会理解别人的。疑心学佛,怀疑心,教得对不对?这佛法有没有用?佛法会不会能救我们的?心存犹疑,忧虑,疑惑,然后学佛的偏差还有,边见学佛,执有执无,边见,边就是边上,见,就是没有看到全部,叫边见,片面地看到一些,执有执无,执著,这明明是有的,又执著自己,我没看见,这个不一定是有的。 断见和常见都是属于边见,就是说你经常认为,这个事情肯定没有的,你是边见,觉得这个事情肯定有的,你又是边见,就是偏见,实际上就是边见,你边见到后来会恶见。我经常喜欢举例子,如果老板今天对你已经有成见,他就会经常对你有边见,明明这个事情是别人做错的,他说肯定跟你有关系,你说他会不会变成恶见,恶见是不是变成不正见?所以佛陀当年在指导僧团的时候,他就经常告诉僧团,一个人不能边见,实际上当时还没有用偏见的意思,这个“偏”还没有,就是说边见,就是看问题一边,执著于两边,一边,没有到当中,没有全面地看问题。断见就是执空执无,常见,就是执有,就是这个事情,哎呀,经常有的一直会发生的,还有,这不可能的,不会长久的。很多人在人的问题上,有的人说,人是可以永远延续下去的,有的人就说,人死了不就没了。那你执著于哪一边都是边见,就是偏见,所以佛教让我们中观中道,什么事情要看的当中,不要走偏。哎哟,这个人好得不得了。哎哟,这个人坏得不得了,这种人以后跟你们讲话,都是属于边见的人,不要去听他讲。哎哟,这个人好好好,好得,你想可能吗?完全好,哎哟,这个人坏得,没有好的地方的。 应该中观,放在当中去看事情。中道是什么,什么事情放在当中,不要偏,还有就是杂乱学佛,心无适主,你的心,你不知道跟谁学,杂乱,乱学,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哎呀,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你有多少智慧?在短短的一生当中,把所有的法门好的东西全部学会,杂乱学佛,你的心没有适合你的主要的根基在,心无适主,你到底跟谁学?就是没主,就是没有跟谁学,你心到底跟谁学的?还有就是散漫学佛,不能精进,自由散漫有没有,想学就学,不学就不学,有空念念经,没空他就不念经,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你叫散漫学佛,你能精进吗?还有一种叫泥而不化,如犬逐块,这种学佛的方法,泥而不化。人像块泥土一样地顽固不化,学佛找错方向,搞错事情,为什么如犬逐块?你看狗,你拿块砖头去砸它,它不追你砸它的人,它去追那个砖头,听懂了吗? 你看狗很傻的,人家一个人捡一块砖头砸它,它不去冲着砸它的人咬他,去跟他吼,它就看见这个砖头砸它,它就弄块砖头就去顶它,去跟它搞,叫如犬逐块,逐就是追逐的意思,而不追人,还有一种叫纯为学术,买椟还珠,什么意思?有些人学佛纯粹为了研究,根本没有好好地去理解佛法,纯为学术,根本不是化为自己心中的智慧,就是我对这样东西执著,我没有去理解它到底有什么好处。讲到这里,基本上就是告诉大家,学佛要怕自己走偏差的问题。 很多人说学佛,师父有没有阶段性,师父今天讲给你们听,学佛有阶段的,有阶段性的。你们可以自己想一想,你们现在学到哪个阶段了,学佛有四个阶段,信,第二个叫解;第三个叫行;第四个叫证,你们自己可以看看,你们修到哪个阶段了?你们相信佛吗?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理解佛法吗?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不理解,有的人理解了一点点,有的人理解了多一点点,不完全理解吧!这个第二个阶段就开始堵塞了,不理解佛法,那么你就做不了第三个阶段,理解了之后你才能去行,行是什么,实行去做,现在很多人问师父,师父我已经理解了一点点,我理解了20%,我去行20%,可以吗?可以,有没有,有,那么很简单了,你第二个阶段20%,第三个阶段20%,那你说你算圆满吗?不圆满,听懂了吗?你不理解的事情,你做出来能正吗?你理解偏差一点点,你最后行出来的事情是正的吗?一定是偏的,证是什么?最后证,是证悟,体证,来体会来验证叫体证,体悟验证。 你想想看,你做了之后,你要明白,我今天做的是功德还是善事,我要体会,我今天因为理解佛法说要行善,那么我去做了行了。行了之后,自己要明白我是做善事还是学佛,还是在度人还是怎么样,你完全要理解,你不能理解的话,你行不正,你最后证悟不出来,那你这个人就是等于最后,根本这四个阶段,你只能走到第一阶段,相信菩萨,你看马路上有很多人,你问他你信佛吗?有时信,有时不信,过去跟着外婆磕磕头,反正磕头总是菩萨保佑吧!这就是信的问题,很多人连信都做不到,你怎么会有理解? 你举个简单例子,我相信这个人,我才能理解他,你不相信这个员工,老板怎么理解这个员工,他说得对不对?你今天相信这个老板,你才帮他做,就是这个道理一样,解就是理解,我现在讲话你们听懂了吗?你看看佛陀2500年,他的智慧,他是超越时光的,所以大部分人间的不理解佛法的人,他们都称为凡夫,走的命运全部都是天定的,所以你去看,一个人不学佛,他的命运是天定的,定下来的,命中注定的命,这叫天命,你就自己不能改变你的命,你要懂得帮助自己摆脱命运。 要学佛改变命运,学佛改变命运,听别人的这么多干吗?你自己不了解你自己,你天天听人家讲,社会上什么风风雨雨都有,靠的是你自己站起来的,所以师父现在就是教你们,要学菩萨来改变自己的命,改变自己的运,要懂得,你只有帮助了别人,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学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命有吉凶祸福,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叫命,人控制不住的,那叫命,你这个命人控制不住,走过生命的全过程,只是称之为,你的命走过了你的生命,运是什么?运是通过你后天的改变,你让自己本来的命得到了改变,用你的坚强的精进力,忍耐力,用你的信心,用你的慈悲力,改变了你这一生,那你就是改变了你的命和运,所以命运改变了。如果只是一个生命,那是很难改变的,只有把运放进去,你才改变了你的命运。
7. 以众生心为己心
师父叫你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万一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控制不住自己想发脾气的时候,刚刚跟你们说保持身口意清净,什么意思?想发脾气的时候,身体不要动,你就不会冲动;嘴巴不要讲话,你就控制住自己了;意念不要乱想,不管他骂什么,对你怎么样讲,脑子干净,不要去想;嘴巴不要讲话,憋住。任何行为都不要有,你就是慢慢地在化解恶缘。要用自己最大的勇气去面对和超越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凭什么?”这个世界,你知道什么叫有理,什么叫没理?这个世界,你知道什么叫你认为有道理,别人没道理?全是为我所用。当你觉得有道理的时候就有道理,当你觉得这件事情没道理的时候,可能就是没道理。所以你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身体上的毛病,修出身心的光明点。光明点是什么?正能量。当你恨这个人的时候,你要想想,他曾经也帮助过我;当这个人对你不好的时候,你要想想,其实我们都是手足同胞。这就是你的光明点,你才能用慈悲心来学会包容众生。要包容别人,如果你的母亲做错事情,你会原谅;如果你的孩子做错事情,你会原谅。为什么同样一个跟你母亲一样大年纪的人,他做错事情,你不能原谅他?为什么一个跟你孩子一样大小的年轻人,他做错事情,你不能原谅他?这就是不懂得包容众生。 所以在人间善恶中才能提升自己,因为你在善良当中知道什么叫善的,你会改变;在恶的事情当中,你也知道什么叫善的,你以后也会改变。当你改变了,你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果你今天觉得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可能你永远陷入在家庭的争吵当中。你觉得你每一句话说得都有道理,你已经陷入在贡高我慢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我执,“我对的,我永远对的,没错过”,所以你就永远不能自利利他。因为你的执著,你根本帮不了别人。要以众生之心为己心,人家怎么想,你怎么去帮助别人。能够让别人开心是你的快乐;能够让别人安心,那是你的责任;能够让别人幸福,那你一定非常地满足。人要学会这样。 以众生之心为己心,你才能自利利他。在佛教界经常讲,要学会尊师重道,视师如佛。为什么要视师如佛?有道理的。你首先要知道你自己师父的道德。这个师父,你愿意跟他学的,好,你跟他学;如果你今天视师如凡,你觉得你的师父像凡人一样,你必定会寻找师过,叫“必寻师过”,你就会整天找师父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然后由此轻法。过去在庙里,很多小和尚对自己的师父视师如凡,觉得他像凡人一样,你肯定寻找他的过失,对不对?这个时候,你就会从师父这里学不到好的东西。由此轻法,也就是说你开始不尊重佛法,容易走偏。济公活佛在人间这么除恶扬善,你看看有很多人,他们不尊重他,“他不像师父”。你不了解。你不了解八万四千法门条条大路都能通佛海,所以你轻法,你轻视师父,自障成就,你自己的障碍就开始成立了。“就”,就是已经有了,成就。 过去讲,常想师父的功德,你自己会有功德。“我师父很好,经常在做功德”,所以你自己也会有功德。佛法界讲“常念众善,己念亦善”。你经常想到别人的善良,你的念头一定很善良。你的嘴巴里经常说人家不好,你说你的意念会好吗?你脑子里想的都是别人的不好,你脑子里装的不就是不好的东西吗?很正常的一个概念,对不对?“常念众恶,己念必恶”。一个人脑子里整天想着别人恶的地方,别人不好,你自己的念头必定是恶的。佛经上讲的。所以经常思善,这个人会行善。“常思行善,己必有善”,自己必定心里有善良。 今天师父跟你们讲,经常想着你师父的功德,你会得到三宝的加持,因为你们跟着师父学,你们经常想“我们的师父有功德”,你们自己会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的加持力非常厉害,所以为什么师父跟你们说尊师重道特别重要。我举个简单例子,你去读书,你连给你上课的老师都不尊重,你说你能上得好课吗?所以尊敬师父,三宝进入。古时候庙里一个小和尚,一个沙弥,他尊敬自己的师父,“佛、法、僧”三宝就在他心中。我问你们,尊敬师父为什么三宝进入?很简单,佛、法、僧。视师如佛,师父心中有佛吗?有。你尊敬师父,你心中有佛。师父是不是执法人?他在教你们学佛,教你们懂得佛法,是不是佛法有了?以身作则、守戒的师父,你就是等于跟着一个僧人。你三宝一定会进入。自障消除,自己的障碍就消除了。佛佑天下。为什么说佛佑天下?实际上你是不是天下的人?你尊敬你的师父,你自己的障碍消除,你是不是能够得到菩萨的保佑?不但你得到菩萨的保佑,连天下所有的……我们说年纪大的是你的父母亲,年纪小的是你的孩子,天下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你想想看,你自己要消除业障,由师父的功德加持到自己的功德当中。所以一个人尊敬别人,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今天赞叹佛的功德,赞叹师父的功德,你这个人就会有功德。 师父接下来跟大家稍微讲深一点点。觉受,因为佛的意思就是“觉”,觉者,佛的名字就是觉者。觉受细微,一个人的感觉如果非常地仔细,又是非常地微妙,你感觉到这件事情不好了,你会受到很细微的心灵变化、行为变化,和思维变化。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跟这个人第一次认识,你跟他没讲几句话,你会感觉到,然后感受到细微的变化。你不喜欢这个人或者喜欢这个人,你觉得这个人有毛病或者觉得很喜欢跟他交朋友,这个就叫觉受细微。你内心中的光明存在,它会帮助你来悟境、悟道。这个环境好不好,你觉得会不会出事——悟境,然后悟道。一个人对学习的环境都不能够理解,根本不要说能够悟道。也就是说今天这个环境不是你学佛人的环境,你觉得不开心的话,你一定不会悟道。你今天觉得跟着这个师父不开心,学不到东西,你悟不出道理的。 心灵法门传到大家的耳朵当中,有很多人说“过去我都听过佛法,我也知道很多佛法,但是从来没好好修过”。为什么?境界啊。没有到这个境界,你哪来的开悟到自己的光明心?没有光明心,你能悟出这个境界、悟出这个佛道吗?觉受会改变的。人今天对你好了,你感觉很好;对你不好了,觉受它会改变。我问你们,你们今天对他印象好,是不是过两天会对他印象不好?你们结婚的时候,不是相互之间爱得死去活来吗?结果结了婚没几年,“最好他早点死去吧,他活着也不要回来见我”。“死去活来”的。对不对?因为你的感觉在变化,你所受的环境在变化,你人一定会改变的。所以只有悟道是不容易改变的。当你今天心中有佛,有菩萨,你的内心不容易改变的。师父跟你们讲,悟道不容易改变。 要把佛法深奥的理论变成实践显化出来。举个简单例子,师父跟你们说六波罗蜜。在家里,“哎哟,不能睡懒觉”“哎哟,赶紧起来”,做做饭,做做事,抓紧时间,然后节省时间念经,这叫精进波罗蜜。对不对?然后老公讲你了,不开心了,单位里不开心了,“哎呀,我忍耐,我是学佛人,他没学,他骂我没关系,我不骂他,我能够忍辱”,你就是拥有了忍辱波罗蜜。师父讲的这些,都是把佛法深奥的理论变成实践显化。听懂了吗?所以内外可以相互融入。“内”是什么?内是修你的内心;“外”就是外环境你也要修。举个简单例子,你天天在家里念经,你老公不相信的,你这个外环境对你不好,所以你不单单自己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修,你还要每一天像菩萨一样对他好得不得了,让他感受到你学佛之后真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让他感动,他也帮你一起烧香念经了,这个时候叫“内外相互融入”,然后得到证悟,你就是真的学佛人。大家听懂了吗? 一个人悟道,悟性,还有最深层的内心的一种禅,它不在外面,不在中间,不在里面,它在哪里?它哪里都没有。它不是说你今天在外面环境碰上不开心了,“哎哟,佛法来了,教导我要开心”。今天心里想不通了,“这件事情我想想通吧。哎,我佛道又来了”。然后到了最后,真正地不行了,“哎呀,佛性来了,我要善良,我要慈悲”。然后慢慢地,你觉得“哎哟,我想通了”。实际上你要记住,佛法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永远不会变的,你这个才叫悟道。觉受是什么?觉受,师父就是告诉你们,你在修行当中,你身体的感觉、你心灵对佛法的感觉、你气场的感觉,当你的身体、心和气场不变的时候,你这个受,那是悟道;当你身体的感觉、心灵的感觉,和气场的感觉变了,你这个人就没有得到觉受。实际上人的感觉很敏感,人会知道对方想什么,对方对你怎么样,是真的还是假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觉。当你有这个觉的时候,你才会悟道,你才会“哦,我悟到了”,所以人家说“我悟到了这件事情”,这叫悟道。 觉受是一种深层的意思,受是一种深层的。人家说受苦有好几种受苦,肉体的受苦都是外面的受苦,比方说你腿摔伤、皮擦伤、流点血,这些都是外面的受苦,这个不算受苦。最受苦的是什么?内心的痛苦解脱不了、放不下。一个人深到最后,完全拥有不变的感受,比方说我今天学佛学道之后,我明白了,“哎呀,真的是,佛法不会变的”。一个好好的人学佛学到后来,他会觉得佛法没改变。你看看二千五百年前我们佛陀的那些佛法,到今天我们还受用,它变了吗?它没有变化。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好,有的人学不好呢?那不是佛法的变化,而是人在变。听懂了吗?就像很多人一样,婚姻没变,感情变了。所以佛法的融入,你一定要觉悟到佛法不会轻易改变,我今天找到了佛法这条路,我就一定走下去,我靠着观世音菩萨,我一定能成功,我今天靠着观世音菩萨,我一定能悟道。 师父讲一个佛法的道理给你们听听,你们就知道:只要坚持这一条,你一定能成功。别人对你怎么样,你不要看得太重,你只要对别人好,能感动上帝。很多人为什么会半路当中不好的?就是因为“他对我不好,我凭什么对他好?”“他这么害我,凭什么我不害他?”“他这么骂我,给我眼色看,我为什么不这么报复他?”这就是人。菩萨,你不管怎么样,我永远这么慈悲地对你好。所以你不要去相信他会改变,因为你不变,对方才不变;你变了,对方才会变。所以佛法的不变,才会让你们永远地悟道,不改变。
113. 知觉是心念的根
你的心念正、有感觉,你看任何事物和人,都会灵知灵觉。就像我们看到个小孩子,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孩子真可爱,好像很有灵气”,实际上是你有灵气。所以经常讲一句话:你看别人像菩萨,你定是菩萨。 知觉就是我们能够触摸到本性良知的一个照耀镜(能够照耀到这个光芒的镜子)。所以学佛真的是要靠智慧,不是单单地拜拜佛、念念经、擦擦水果、拖拖地这么简单,因为人在修行中有很多妄想,而且有累生累劫。无始劫以来多少人在六道中轮回,转不出来,因为他们多少世在轮回中颠倒妄想,他们多少世把这个世界当成了真的。想想看,你们小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当成真的?现在你们看看,所有的事情在今天看起来,是不是都是假的?因为过去了,没了。所以要将色、声、香、味、触、法“六贼”所接触到的虚幻世界,认清它是虚幻的、不实的,不能把它看成真的,否则就是“认贼作父”。你们看看,哪件事情不是“六贼”伤害我们的?眼睛看见了,气得不得了;耳朵听别人说了,气得不得了……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原因。 如果一个师父将弟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这个师父让弟子皈依自己,说别的师父都不好;如果弟子皈依别的师父,他原来的师父就认为他像叛徒一样,这样的师父本身就是为了名闻利养,这种师父本身就是在执取妄念,在妄念中、在妄想中弘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学习佛——他是平等慈爱,对所有的众生都是一样的。看看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随缘度众,对人间的事物和众生从来不分亲疏。 我们对人间没有贪爱之念,就是放下执著;你贪爱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情,你就是执著。心要像佛一样,你才能处世圆融,佛性无碍。善知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菩萨的经文,佛、法、僧,就是让我们来正念正信学习佛法。修行吃苦就是学佛的一个方法,别人看我们苦,我们自己法喜充满。要苦修磨练自己的意志,懂得消除业障,吃苦越多,消业越多;锻炼自己本身的智慧,不执著,才能修出般若。所有的无明让它慢慢地逝去,才会拥有佛法的般若智慧。 下面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印度摩竭陀国阿育王曾经说过:“我这辈子没有任何事情是做不到的。”的确,从小生长在皇宫,阿育王自出世以来,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大小事情,皆有侍臣奴婢为他用心打点,乃至成年之后登上王位,建立了孔雀王朝,带领军旅南征北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各地大小国的国王俯首称臣(情愿你是皇帝,我们是臣民),方圆二十八万里内尽是阿育王的属地。阿育王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名副其实,他真的是很厉害。 然而阿育王却叹了口气,他自己说:“唉,只是住在北方池里的龙王独独不肯降服于我。”这是令阿育王伤透脑筋的问题,因为在国境北方有一个三百余里的池塘,驻扎着一个龙王,因为昼夜供养佛的舍利一分,而有大威德神力。阿育王三次率军,领象、马、车、步等四部队前往征讨,皆无功而返。 那么阿育王就想:“想必是龙王供养佛舍利的功德逾越于我(就是比我还要大),使得朕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龙王始终无视我的存在(就是不认为我能够战胜他)。”“来人啊!快快修立塔寺,斋僧供佛,供养三宝,朕要培德植福。”阿育王就要造庙造塔,然后供僧人,供养三宝佛法僧。在阿育王急促地催促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兴建寺院,设坛延请高僧讲经说法,令全国人民普沾法雨,同生法悦,一时间僧侣来往不息,国内人人法喜充满,得大利益。整个地方都是法喜充满。 过了一段时间,阿育王自己暗自思忖道:“不知如今出征的机缘成熟了没有?我也做了这么多功德了,朕的福德与龙王的福德,现在要看一看究竟谁大呢?”阿育王毕竟非常聪明多智,而且非常善于变通,不久,他想了一个绝佳的妙计:他以同样质量的金子打造了一尊自身的塑像,再打造了一座龙王的雕像(很小的),分别放在秤的两端。因为造的时候黄金的分量是一样的,他就放在两边称分量。一放上去,第一个回合称的时候,龙重王轻,也就是龙王那头重,往下,阿育王的那个轻。阿育王皱着眉头,他就下令:“来人啊!继续大布施,请高僧们讲法。”他继续做更大的功德。 过了不久,他再称,没想到这次一称,秤这两头黄金平行了,一般大了。阿育王露出了一丝微笑:“嗯,看来我的决定是对的。粮官,开放粮仓,赈济国内孤苦无依的弱者。”他又做善事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阿育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将两座金色的塑像放在秤上两边,当他看见自己肖像的黄金往下沉的时候,他哈哈大笑,欣喜若狂地宣布准备出征的消息。他对下面的军队讲:“走吧!咱们攻打龙王去。这回必能大获全胜。” 当时阿育王率领着十万大军,有马车,一路前进。走到半路,突然看见远方似乎有人,一队人马挡在路中央。不一会儿,前锋部队的将领挥着马鞭,赶快回到在部队当中的阿育王跟前汇报:“大王!龙王和龙族大小眷属已经在前恭候大王多时,准备请降(就是准备投降了)。”阿育王于是驾着马,快速地迎上前去,下马扶起跪在地上的龙王,并接受龙王所贡奉的佛舍利。从此以后,阿育王便以恭敬心供养佛舍利,并建八万四千宝塔,弘扬佛法,广阐大乘不辍。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三宝在世间,弘扬佛法到十方,让众生能够认识真理,才能得到出世解脱的利益,这是为人间最上的福田。活在这个世界上,学佛人应该怎样能够成为一个无愧于众生的人,怎样能够帮助到别人,要供养三宝,要恭敬,你会得到无量的福报。你供养三宝,你会得遇正法,别人看到你的所作所为,就会尊重你,降服于你。所以我们要把握因缘,好好地精进努力,广种福田,能克期取证,早一点儿道业成就。 我们做人,修行一辈子才会有意义。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不好好修,等你明白了,你生命也差不多了。所以要精进勤修,人干净了,身口意就会清净。佛的身体、意念代表着佛性。为什么说开口就是佛法?因为你的身口意就是佛性。所以与身口意相应,好好地改变自己,产生智慧。 过去佛法界有句话“护短心内非贤”,也就是说当你发生错误的时候,你护短,找理由,不承认,千方百计来抵挡自己做错的事情,你的心内非贤,不是一个贤达人士,你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所以师父为什么叫你们不要找理由?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因果。若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能好好地天天盯着自己看,你已经在进步中了。 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110. 知无常才能不住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一个纲领——《金刚经》非常重要的一个纲领,也就是说你不住心。举个简单例子,你帮别人了,你不要把它挂在心上,而生出来的心,就是干净的心。我今天救了人,我没感觉到救人,我生出的心就是纯洁的心、没有罣碍的心。只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只要能够救度众生,无论什么事情,再苦再难我们都要去做,而生出来这个心;不是说“我要去救人,我今天要帮助别人”。无我相了,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非常辩证,又要在心中住足,但是又不能生这个心而住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心可以住足在内心,什么样的心不应该住足呢?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任何的心都要无所住,你没有心了,你生出来这个心还有的,那么这个是你的真心。师父在这里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看见佛堂就磕头了,没有想到“我今天要来给观世音菩萨磕头,我要求什么”,你跪下去就磕头了,很自然地磕多少个头,用不着数的,你心里全知道就磕多少个头、跟菩萨怎么讲,因为你天天这么做。这个就是“应无所住”——不要住在“我今天磕头求菩萨”的份上而生出来的这个自然的心,那就是纯洁的心。所以学佛人不是不做事情,而是做的事情应该随着因缘,而不要去执著某一件事情上去做。师父跟大家讲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随缘,总会有因缘的;但是你不能说“哎呀,我随因缘”,你就执著这件事情,“我一定去做”,那你的境界就不会提升。自然地去做,自然就会得到境界的提升。 佛经讲,一切处、一切时都是真心的显现。就是告诉我们无所不在,处处都在,你的心无所不在,处处都在。你的修心,你的为人处事、救度众生,表面上看处处都在,实际上你已经做到了不在内、不在外,因为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举个简单例子,你做某一件事情,不要去想你做这件事情别人都会说你好。你今天想着“我要成为劳动模范”,你去拖地板、擦地板,那你生出来的还是在内的心;而真正的劳动模范是:自然地每天就帮助别人,每天就做事情扫地。所以“一切处,一切时,一切无著,名之为心”。我不执著哪一件事情:今天有这件事情,开心;没有这件事情,我也开心。无著之心,不执著。所以学佛,有时候你又不能什么都不管,“哎呀,我放下了,我什么都不管”,你不能没有心,而是让你处处用佛心来显现。 佛曾告诉我们,一切事物本体是空。我问你,这幢大楼几百年之后肯定没了,对不对?一个人几十年之后就走了。但是又不是说这个大楼没有,又不是说这个人没有,相反地,要妙用这些拥有的现象,然后智慧地去理悟、去超越它,那么这就是真如佛性的妙用。就是告诉我们,知道这个事物的存在,知道它的本体最后是空的,但是我们不落入顽空。比方说,这个人到单位里来了,领导早就讲过他来三年实习的,在这个三年当中你跟他好得不得了,你应该了解到三年之后他一定会离开,离开后你们两个又没有朋友做了,就结束了,没有感情了,你要了解这些。你又不能说“我了解这个三年之后,我们两个人又不可能这么好了”,那你现在谈都不要谈,“你不要跟我交什么好朋友,我不要你这个人,因为三年之后我们都是空的”。所以知道它的本体最后空,“我不落入空,我还是在这个三年当中好好地认真地去跟他交往,去跟他作为一个好朋友”。那么这样就不执著在这件事情当中,你就离开了。 师父最后跟大家举个例子,教育孩子最后本体是空。你们想想是不是?我们教育一个孩子,天天跟他讲“你大起来要好啊,孩子,你要懂事情啊”,因为孩子长大了,孩子懂事之后他是空性,他会离开你,这件事情到了最后,孩子跟父母亲都是空性,不可能父母亲跟孩子一辈子在一起。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尽自己的心认真地去教育他,而不是执著,“哎呀,你好好地,你一定要考上大学,做博士,做教授,爸爸妈妈以后都靠着你了”。你这样的执著,这孩子考不进博士,做不了教授,就会伤到你自己,也会伤到孩子,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百炼成钢的。不要去执著地教育孩子,“你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样”,你要学会放下,不要去执著。同样反过来,孩子必须教育,你又不能不教育他。所以你要借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间来好好地感化他,又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又要不能落入顽空,那么你就是要有智慧。 学佛不应该在自己的执著上定位,“我这个人就是执著,我这个人就是放不下,我这个人就是认真”,这些都是给你自己定位执著,你会执著在定位上面。有的时候没有这些概念,你倒不会去执著。很多人就说“你看,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好了,“就是这样”,你真的会这样,因为你落入了一个概念当中。所以佛法叫我们随缘,而不要去拼命地追寻人间的那种虚幻的根源。度人也是要根据众生的根基用不同的妙法去救他,能救到的就是有佛缘,可以直接教导他。如果这个众生与哪个宗派或者法门有缘分,就应该用哪个宗派和法门去教导他修行的方法,这样你能启发他的根基,因为他的因缘就是这样。如果一味地把他拉到自己的法门,你可能会背离了佛法的妙用。 所以真正的是要无所住心,心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就放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时间长了它会在里边发酵,因为好的会变得更好,因为恶的在你的八识田中会产生恶的种子。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修心。师父下次跟大家讲,人在八识田当中,应该怎样来消除那些烦恼,怎样来把一些好的善的佛光,在八识田中包裹着正确的意识。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今天最后跟大家讲两个短的故事。 佛陀晚年,令他悲痛和伤心的事情,莫过于他的首座弟子(就是佛陀过去在开示的时候坐在当中,升座,然后边上有首座,就是坐在他边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都相继先佛陀而入涅槃(就是先走了)。当舍利弗回到家乡进入涅槃之后,佛陀其实也很难过。舍利弗的弟子均头沙弥,非常伤心地捧着灵骨回来去见佛陀。 佛陀就开示均头沙弥说:“均头,你的老师入灭了,他的无漏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慧也随之消灭了吗?” 均头哭着回答:“没有。” “既然一切生死的痛苦灭去了,而一切清净功德都没有失去,那你又何必哭泣呢?” 均头一想:“是啊,老师的肉身虽然幻灭了,但是老师的功德却长留人间,法喜充满宇宙。”当下领悟而止泪。 这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我们所做出来的救度众生的这种事业和理念,那是永存的。2500年前佛陀示现了佛光普照,到今天还照耀着我们广大学佛的众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佛陀时代有一位妇女名叫乔达弥,她有一个挚爱的儿子在出生几天之后就离开了人世间。痛失爱子的她十分悲伤,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去寻找让儿子能够复活的方法。其中有人看她很难过,就告诉乔达弥说:“有一位智者,他叫佛陀,或许有治疗死亡的方法。” 于是这位乔达弥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哭诉着她心中的悲痛。 佛陀告诉乔达弥说:“只要你能用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里的火点燃一炷香,把这炷香带来见我,我就能帮助到你的孩子复活。” 乔达弥心想:“哎呀,只是去借个火点个香,这很容易。”非常喜出望外地赶紧拿着香,到城中挨家挨户地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 然而每一家都告诉她:“我很愿意帮助你,为你点燃香,但很抱歉,我家有死过人。” 经过了一番的寻找,乔达弥自己开悟了,她终于了解到,死亡,那是人生必经之路,那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什么可以悲伤,因为无常是世间的真理。乔达弥就停止了悲伤,出家修行,终而契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如果入涅槃的话,基本上可以到声闻道、缘觉道)。 其实我们在人间,不用等到死亡,无常时时刻刻就在我们的身边。身边的交通事故意外是无常,生病是无常。你只要观察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事、物,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每一件事情是无非无常的(都是“非常”,不正常的叫“非常”)。当我们执著于某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误以为这件事物是常态,是有常的。生病时以为病不会好,意志消沉,实际上它也是无常的,因为你生病了,无常会让你病好,就是说一段时间你的病就好了。同样,欢乐的时候它也是无常的,因为欢乐一段时间,接下来就给你带来痛苦。所以欢乐消失的时候,你会感到空虚寂寞,因为无常来了,你就会觉得这么痛苦。因为不知无常,而使我们的生命充满着痛苦。 所以师父要你们好好懂无常、知无常,要懂得生命的真相,就是我们要好好地救度众生,沿着佛陀的脚步好好地往前走。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我们要改变自己,每一天的改变会给你迎来新的光明,每一天的觉悟会让你拥有美好的明天。学佛不是靠师父,学佛是靠的觉悟。希望每个学佛的孩子都能够觉悟,都能够理解我们真正的内心。要学会控制自己、理解自己,你才能去理解别人,你才会产生悟性。知别人痛者,你自己也会痛。当你理解别人了,你这个人就会有悟性;当你经常想一想“我贪瞋痴慢疑还有没有”的时候,经常去检点自己这些毛病的时候,你的悟性随之在增加。希望大家每天观察自己有没有贪瞋痴,有没有做错什么,每一天的检查会让你智慧充满,会让你觉悟人生。 谢谢。好,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103. 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虚幻的,人间所有走过的路我都能包容它,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我想通了,我想明白了,我看穿了,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犹如一个草地上是空的,你才能从几百米的地方看到几百米后的地方,一览无余;如果你今天在草地上堆满了杂物,你永远无法看到这个有色世界的真正境界。我们今天如果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就被虚幻所蒙蔽,就会被杂念、杂思维所利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杂物堆在草地上,我们一眼看不见几百米以外的任何事物;因为太多的杂物和杂念把我们的智慧遮住了,让我们离开思维中应该拥有的真正境界,把我们的眼睛蒙蔽了,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未来应该怎样将利益抛去,用真正的善念、善利益去利益众生。所以学佛单单去求未知、求神通,实际上就是缘木求鱼。要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性格、过去所残存在自己内心的杂念,要勇于跟自己内心的这种杂念和不理智的世界观去做斗争,去改变它的本性,让自己脱胎换骨,拥有真正的佛性,那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心悟基本佛理。开悟是心开悟,所以要心悟。刚刚就是师父跟大家讲了整个修心的纲领。 接下去师父要继续跟大家讲,学佛修心,念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学佛修心首先要念经,念经要念到心念停止,就是念到心中没有想念、没有想象,要念到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顿时解脱。就是念到后来,“我没有去依靠、去依赖,我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念经的心”,你连念经的意念都要念到不生。比方说很多人念经,“我要念四十九遍礼佛大忏悔文,我要忏悔我某某某的业障,我做错了什么,我在忏悔它”,你四十九遍的每一遍,都是把自己那些不好的事情想一遍,你说你念的这个经文能干净吗?你今天说“我要念礼佛大忏悔文来消掉自己身上的业障,我就不去想这些业障,我就把礼佛大忏悔文念好”,一心念佛,这样念出来的经文干净,还是每一遍脑子里就想着刚才做错的事情、觉得自己很恶心干净?这就是心念。所以念经要连自己念经的意念都不要有,“我在念经,我要消掉我的业障”——你这样的意念都不要,那你就是“回光返照”,就是菩萨的光会照到你身上,你当下就觉悟,亲证如来本性。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佛性和所念的经合二为一了,而不是当中夹杂着那些肮脏的要忏悔的理念和事物。这就是学佛人常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悟就是开悟;无生,无生法忍,没有生出任何东西。念经要念到无能念、无所念,“我没有为某一件事情念经”,这才是念佛的三昧。 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了,你们可能以后念经会进步很大。有些人为什么念经、念礼佛大忏悔文念得满脸都是泪?他不是在念经啊,他是在想他那些烂事,他是在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他解脱不了啊,他没有悟出佛理,他哪能得到智慧三昧?所以简单的念经实际上不简单,念经就是念心。所以你念经要念到经不在心中。经不在心中,那在哪里?在你的整个的内心当中,而不是在外心。所以嘴巴念,心中也在念,所以即使念经了,心中要有经。如果嘴巴在念经,心中没有经,那不是开悟,不是花开见佛,那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要用心,又要心中有经。 学佛人主张打破自己的妄想。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妄想,“我想要成什么样”“我几年之后愿意成什么样子”,每天都在想象虚幻的事物,在人间红尘追逐名利地位,让你的境界会荡然无存,会下降得很快。一个追逐名利、追逐虚幻事物的人,他很快就失去了理智,他的嘴巴会乱骂乱讲,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惜一切手段。 虚空的世界在真如佛性面前,会被佛光照得无影无踪。佛陀很早就已经告诉我们,这整个宇宙空间都是虚幻的世界,在这个地球上更是虚幻的,找不到一个真的东西。就像人一样,一辈子追求的东西,到最后都不是你的。菩萨慈悲,经常讲“在什么处”,你的心在什么处、念经要念在什么处(就是在哪里),就是告诉我们,念经,你的心要放在哪里。很多人眼睛一闭,狂念,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动,一遍礼佛大忏悔文背得出来,不知道念些什么。心在哪里?因为只有心能验证、亲证本原的真如佛性。没有心的念经是有口无心的,所以念经实际上要念到真实如来心,也就是说“我今天念经是用心的”,这样,你就会把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都念出来。念完一遍经要开悟,念完一遍经要知道自己的心在何处,念完一遍经要知道自己接下来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你的智慧德能就出来了。这就是念到后来,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你在人间做任何事情才能妙观察智(没有智慧能观察什么?什么都看不懂,给你看了也不懂,告诉你了你也听不懂,所以要有妙观察智),要有菩萨常住在你的心中,你才能最后成所作智。 人间无明的熏染使我们内心生出妄心(很多人的妄心都是从内心深处生起的,想不到的事情都是从内心生出的,“哎呀,最好这件事情突然之间碰到个好人来帮我就好了”,你看,都是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比方说很多人喜欢换房子,“哎呀,我这个房子这么差,最好突然之间有一个人因为家庭矛盾能够跟我换房子,多给我点面积,让我房子换得好一点,我能多占点便宜”,他这个妄心是从内心深处生出来,因为它是不现实的),然后你的智慧德能就变成了意识。为什么?你认为的聪明——“我最好能够跟他房子换了,他小一点,我大一点”,这样的意识变成你的意识,然后意识让你生出了无明妄想,你就觉得“这有什么,这种人也有的。你以为啊?他大房子不愿意住,觉得太空空荡荡,不舒服,他想小一点、温暖一点。你看我们家那个房子这么小,很温暖的”,他就会这么想,无明妄想生出。然后妄想让你变成妄心在动,“这种人有吗?”开始花钱登报纸,他的妄心复熏无明(复熏,就是反复地熏。熏,这件事情没有的,反复在心中想“可能……可能……”其实你们知道,中六合彩就是这种反复的无明复熏,就是这个道理)。妄心的复熏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不停地去想,在你的意识深层当中你会认为这是真的、可能的。很多人就说“我买六合彩,我买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买十年,看看它中不中”,你心动了,产生了行动,你就不断地去花钱做。这就是“种其因,还其果”。因为你种了这个因,那么你的果就是失望,佛教界讲叫“因还果”。然后“果继因”,因为你没有中到,你又买了,又种这个因了,“不可能的,下一次我一定能中上”,那么果继续这个因。果继续这个因,那么你接受到的果又产生另外的因。举个简单例子,你跟他吵架,本来应该吵完了,因为上次你欠他的,这次他骂了你,大家扯平了,下次大家互相没关系了。但是你又骂他,种下了又骂他的因,你就等着他下一次再继续骂你,这叫“果继因”。然后接受到的果又产生了另外的因。接下来就是“因起果”,因,你种下了,又开始把这个果报生起了,叫“因起果”——种下的因产生的果报。所以你不买账,跟人家再斗。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说的,很多人上法庭,赢了,三年的官司终于打赢了,开心啊,对方又上诉了,接下来再陪他三年吧,这就是因果报应。所以种下因一定会产生果报,那么果再还因。判下来了,这个果你是胜利了;对方又告你了,告你之后你也告他,然后你胜利了;对方又开始攻击你,又开始搞你……因为果报又种下了万恶之因,这就叫因因果果。所以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要跟别人作恶,只要跟别人闹了,就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在你的意识中反复地熏染意识“我一定会赢的,三年都打了,我不怕,我再打三年又怎么样”,你反复地熏染你的意识,让你的意识中产生虚幻——“肯定会赢的”;妄念起了——“我怎么打不过他?我的律师现在越打越精!”妄念引起自认为对、错,自己认为“这个肯定是对的吧?我这么多年打下来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赢”。整个这种引起妄念、自认为对和错的过程,这就是你第七意识形成的功能。
115. 远离泡影 常住真心
心净就是佛土净。干净的心,你的心中就是净土,就能常住菩萨;迷悟在心,你这个人境界迷惑,一定会颠倒。所以颠倒和迷惑,是在一起的。 境界,确实,它是“如”和“是”,也就是它是真实不虚的。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有所不如,有所不是,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真实如来相,你做出来的事情和理解一定是不真实的,那么你的迷心(迷惑的心)就会造成生活中的错误妄见。有很多人对事物理解偏差,他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偏差。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对人家不理解,诬蔑人家,冤枉人家,最后是不是把好人都赶跑了?你理解别人,才不会有偏差。 佛法界讲“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不管多少法门,实际上就是出自于“一”。“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沙,恒河沙的沙;妙就是妙法的妙;道德的德。河跟沙是不是在一起的?有河的边上是不是一定有沙?妙和道德,妙想就代表道德,能够解脱的思维就是拥有道德。想通了,“我不执著了,我不难过了”,是不是这个人有道德?都是离不开且来自于心源(心里的源泉)。 戒、定、慧会增长你的智慧;守戒的人,他一定会有智慧。思维就是神通。有时候一件事情想不通,很难过,怎么想也想不通,但是突然之间想通了,你是不是有神通?你想通之后马上“哈哈哈”,开心了,“无所谓的,这又算什么呢?”你是不是已经“妙有”了?因为你想通了,因为是真如实相,你看穿了,“无所谓的,不要再吵了,没意思的,明天还要过日子呢”,你是不是懂得了神通变化?因为你的思维变了,是不是就想通了,精神变了?想通了不就是神通吗?你能了解对方,不跟他争吵了,不去跟他骂了,不去给他脸色看了,就想通了。师父从心理学跟你们讲,一个人如果心中有魔的时候,他是特别敏感的,verysensitive。你去跟一个人讲话,如果带有一点点怀疑的表情、不信任的表情,或者有一点点让他感到尴尬的表情,他马上就会不理你,他就会想很多,他就会觉得你在嘲笑他,在讽刺他,甚至在唾弃他。 帮人要帮心,要“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你要想成功一件事情,不能离开你的心。修心是不是要心?帮人是不是要心?你认真做每一件事情,是不是离不开你的真心啊?你没有真心,别人怎么会接受你的帮助?不用心做的事情,哪一件事情能成功的?所以一切烦恼俱来自于你的心,一切业障也俱来自于你的心。心有业了,障就来了;心有烦了,恼怒就来了。但是你的心本来是空寂的,本来是空的,因为你本来没有很多想法,是因为不停的因果,然后如梦幻泡影般地一会儿出来、一会儿没有,在你的心中。你想不通,你的心出不了三界,还在五行中,怎么求菩萨?希望大家要懂得,人与人要有平等心,你就用了这个心。对人要平等,对事物能够看透,就是平等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事物,只要用平等心、用同情心、用感动的心、用慈悲心去帮助他,心心相印,他一定被你感动。 佛为什么能够救度这么多的众生?他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大道虚旷,绝思绝虑”。我们不要去乱想,不要去想到底。不要去乱想,很多事情都是想出来的害怕,想出来的难受,想出来的烦恼。体会佛跟我们没有什么不相同,只是我们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当你理解了佛,你不就是佛吗?所以佛在我们心中。那么既然佛在心中,因为佛不会有贪瞋痴三毒,所以我们心中要远离贪瞋痴,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我们要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有什么善、有什么恶的?一切不就是因果吗?“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懂得“我今天走路也好,坐下来也好,住在这个房子里也好,睡觉也好,都是佛性长存”,所以心中平安。碰到什么事情都是接触到缘分,然后一切随缘,不跟缘分去争、去抢、去夺,你就是拥有妙法。佛之妙用(就是佛性在你心中的妙用),那是没有什么不相同的,都是一样。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这句偈语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环境和缘分没有好、没有坏的分别。真的碰到一个不好的缘分,也可以把它转换成一个好的缘分。这个人来跟你搞,你可以跟他交朋友,变成善缘,对不对?你对这个人好和不好,在于你的心。举个简单例子,别人给你带过来一个孩子,对方没告诉你这孩子是谁,“经常跟你在一起玩玩,你多带带他,我们给你一点补贴,你把这孩子带大,好吗?这孩子很可怜的。”然后这孩子就跟过来了,你对他天天很好,终有一天你会知道他是谁的孩子。有些人天天对孩子不好,到了最后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那个让她领孩子的人说:“你知道这孩子是谁吗?就是曾经在小时候被你送给隔壁邻居的你自己生的那个孩子,你不要他了。”这个时候你的感觉会怎样?如果给你的时候就告诉你这是你的孩子,你会这么对他吗?是不是你的心在转变?是不是你的良心在转变?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是你的心在变化。这个时候你再看这个孩子,长得再难看你也觉得他很可爱,你会泪流满面的。所以人的心会让你激动、感动,会让你痛苦,让你法喜,全是在于心。学佛学得好的人要把心息掉,学到一定阶段了,不要去用这种罣碍的心、自私的心。今天这个孩子给你领,你有自私的心,“哎哟,很讨厌,叫我领这孩子。虽然拿点费用,我觉得他很讨厌,领孩子很难的。”那你这个心要息掉,你就是用平等心对孩子,你就不会罣碍,就不会觉得对不起他。 妄情从哪里来?情从哪里来?虚妄的,虚幻的。谈恋爱的时候,谁不希望能够白头偕老?对一个人好的时候,这个情,完全忘了自己,就想到对方,叫“忘情”。还有一个“妄”,虚妄的“妄”,因为这些情以后都会变掉,都会没有,都会让你受到刺激,那么你就懂得了,去掉妄情,才会找到真情。真情在哪里?就是你的真心所为,要有真的心。佛法讲“但息妄缘,即如如佛”,也就是说,你如果把一些不该有的缘分忘记、灭掉(就是把这个缘分灭度),然后你就像佛一样,常住佛性,常住真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也就是说佛法永远在世间,看你怎么去找。你能够找到佛法,就是拥有了智慧。你们现在这些佛子找到了佛法,拥有了佛法在世间;如果你们今天还在缘分当中,在红尘当中滚滚,离不开人间的五浊恶世,你们将在世间继续迷惑颠倒。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佛法已经在世间,要靠你在世间的觉悟。所以希望大家学佛人好好地觉悟,改变自己的心,才能出离六道。 佛教界经常讲一句话叫“难行之事”,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非常难做的。难行之事,实际上“难行”,“哎哟,这件事情很难的”,经常嘴巴里说“这个事情很难行的,不行啊”,这个人已经在后退。因为当一个学佛人不努力上进,他就是在后退,这件事情让它变成难行之事,他已经在后退。 学佛人拥有的恒心,那是最难得的。所以你去看,能够跟着师父十几年修心修下来,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修下来的人都有,他就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他的心中拥有了佛性。我们经常讲,发心容易恒心难。在学佛中有很多人发心,在菩萨那里“我保证,我保证,我一定要……”,到最后坚持不了,很可惜。任何一个学佛修心之人,只要你拥有恒心,你的心就会清净。你们没听到过这句话,师父告诉你们,拥有恒心的人,他的心能保持清净。你们想想,经常保持家里干净的人,他的家是不是干净?所以恒常就会清净,能够清净的人就能够忍辱,就能够守戒。对所有人来说,只要能够恒常用心的人,他就不会把他所修的心变成难行之事,“很容易啊!”一件事情,这个人只要坚持,人家说“哎哟,你不容易啊,几十年,你看你这么坚持下来,修得这么好”,这个人有恒心,对他来讲没有什么难的。我举个简单例子,有些人天天喜欢睡懒觉,你叫他早起,偶然的一天,他难受吧?这件事情难行吧?但是他如果天天这个时间起床,对他来讲很正常,他就起来了。 广发恒心。今天师父跟你们说,恒心,特别重要;广发恒心,能赢得别人的真心。想想看,你对人家一直很好,“恒”就是永恒的心,“我天天对你好,我对他一直好”,你是不是能够赢得别人的真心?在这个社会上,很多跟你们作对的人,他为什么不相信你,看不起你?因为你对他没有恒心,你一会儿对他好,一会儿对他不好,人家害怕了。一会儿对他好得不得了,有利益的时候,“哎呀,Darling(亲爱的)”,怎么好怎么好;等到你不开心的时候,对他不好了,人家觉得你像一个舢板一样飘忽不定,你叫人家怎么能够对你好呢?怎样给你真心呢?所以真心不需要有能力,师父说,没能力的人,只要有真心,只要有纯洁心,你就能够让别人感受到真心和诚心。所以一个有恒心的人,有纯洁心的人,别人会非常地感恩你,连佛光都会给你照耀,你当下就能证得善果。
112. 方便法门去无明
当我们生出来来到这个人间,无明就一直尾随着我们、跟着我们,让我们犯了很多错误,因为我们不明白——无明,所以我们痛苦,什么东西都不懂,又不愿意问别人。现在有多少孩子,到今天,明明自己不懂的还要装懂,最后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你只要启动内心的执著,无明就生起了。你一觉得“我应该”“我认为”,一执著,你无明习气就生起了;你不明白,但是你还要坚持去做,因为“我认为是对的”。你为什么不能问问别人?只要一执著,无明又会生起。所以无明生起之后,烦恼就会生起,所以叫无明烦恼。无明烦恼生起,执著搅和在里面,然后你就不断地无明、执著、生气、烦恼,轮回吧。 所以怎样能够摆脱无明,放下执著?出离六道就要开悟见性。开悟见性是什么?要彻底地打破无明,你才能开悟见性。怎样来打破呢?好好学,尊师重道。有师父为什么不跟师父好好学?有佛法为什么不跟佛法好好学?为什么叫“三宝”——佛法僧?。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不让无明缠扰着自己。就像一个医生一样,如果你什么科都懂,你是不是能救更多的人?你这个不懂、那个不懂,这个病没看过、那个病没看过,你怎么救度众生?所以你就会被无明缠扰。 师父讲佛法很喜欢举例子,我再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子找到个男朋友,她无明的概念开始生起了:“我认为找到个男朋友,可以用他的钱,用男朋友的钱是不是天经地义的?他跟我谈恋爱,我就用他的钱。”如果在八识田中生起了这种无明的概念,这种无明不破,你记住了,这个女孩子一辈子就会被别人欺负,因为你要用他的钱,他就欺负你。这就是无明的概念。只有当一个女孩子开悟了,知道“这种靠别人的钱我用了,我一辈子可能会被别人奴役;我不用他的钱,我靠自己的双手,该我的钱我拿,不该我的钱我不拿”,无明这个概念在你心中破除了,你身心干净,不欠他,他尊重你,这样你就破除了无明,你才彻见佛性。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无明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业力。你去看,不懂却什么都装懂的人,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无明的人。其实无明有很多种,简单地讲有四种:见惑、思惑、尘沙惑,还有无明惑。我过去跟法师已经上过课了,今天时间关系,我就拿一个“见惑”来跟大家讲。你看到一件事情,产生迷惑了,见惑。其实当你开悟的时候,你是破了见惑。为什么?你想明白了,想通了。就算你看到的时候是迷惑的,但是你想明白了,你开悟了,就是破了你的见惑。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是个骗子,你开始不知道,因为你眼睛看见他,你觉得他非常好,他对你很好,百般顺你;等到他一旦被你发现问题了,之后你开悟了,“原来他骗我”,你的见惑是不是就被破了?你再见到他对你百般地好,你不会相信他,虽然他没有在你的面前对你不好过,但是你破了见惑,你去除了你见到的迷惑,这就是破除见惑。所以很多人见到的、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 好,师父再举个简单例子。你看这个人为什么每天有车不坐,非要奔跑?你看见他了,“你有车不开,有公共车不坐,为什么非要跑步?”你看见这件事情是不是产生了迷惑?为什么有车子不坐,为什么奔着跑?当你知道,原来他为了锻炼身体,他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好、心脏好,这时候你明白了,你开悟了,才破了自己所见到的迷惑。所以要不著相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因为你把自己看到的东西打破了,你就没有著相。有些人会坚持自己明明看到……人家告诉他:“这个人为了锻炼身体。”“不可能吧?他有这么好的耐心啊?他为什么不能坐公共汽车?锻炼身体什么时候都可以锻炼,为什么每天要跟着车跑?”他还是在执著当中。所以要破掉自己的见惑,你才能妙用佛法。你看师父救人,全世界有这么多的佛友,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出生背景也不一样,师父就能够用妙法让大家都学佛,这就是妙用佛法。 佛法界讲“有生就是无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生出来了就是无生。举个例子,结婚生孩子,子女又结婚又生孩子,子子孙孙,生了灭,灭了生,就是无生。因为生了之后会没有,没有了还会再生。我们的意念也是这样,今天想对他好,一个意念生起了,明天对他不好,一个意念又灭掉了;今天觉得这个人很坏,明天你又觉得这个人很好。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这就是“有生就是无生”。 师父跟大家讲,佛陀在涅槃的时候,他对众生说过:“弟子们,我没有离开你们,我就在你们当中。”这就是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死亡的,就是涅槃了。佛陀在我们心中,这在佛法界就是“无所住处涅槃”。什么叫无所住处涅槃?就在你的心里,没有固定的一个地方,你走到哪里,佛陀的身影就在你身上。就像法师一样,走到哪里,法师把佛的教诲、佛法僧放在心中,所以佛永远住在他的心中,所以无所住处涅槃,明白佛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只是众生的内心不干净。你说佛哪一天不在?我问你们,你们吵架的时候,跟别人不好的时候,佛在不在?还在。这时候你们没有把佛放在心中,所以你们才会有人间的内心不净,不干净。如果你内心干净,佛处处在你心中,会去除你的颠倒梦想、颠倒妄想。一个人不切实际地在人间做事做人,人家就说你这个人是一个吹牛说谎者、妄语者、绮语者、恶口者,就是这么来的。你把佛放在心中,你讲出来的话都是如理如法的,所以你肯定能见到佛,因为佛在你心中,你的内心干净,你随时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佛。 举个简单例子——师父喜欢举例子,有一位盲人,他眼睛虽然看不到他的亲人,但是不代表他心中没有这位亲人。一旦他的眼睛治好了,因为他的眼睛干净了,他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亲人。一个孩子生出来天生眼睛就看不见,但是不代表这孩子心中没有妈妈、没有父亲,他的心中很明亮,他能知道爸爸妈妈在照顾他、在关心他,他能够感受到父母亲的存在,没有看见,但是有啊。一旦他哪一天眼睛治好了,他看到了,那这个爸爸妈妈不就是常住在他心中?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佛,我们现在是没有看见,但是我们能够知道佛在我们心中,天天在教育着我们,在帮助着我们,不代表佛不在我们身边,不在我们心中,只是我们眼睛没看见。一旦我们明心见性了,看到自己的本性了,我们见到佛了,我们因为心地干净,修心纯洁善良,慢慢地我们随时随地能看到我们心中的佛,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常见佛法,常听佛音,常闻佛法,做佛法的事情,听佛法的声音,内心意念去思惟佛法的道理,你这个人就是常行佛道,你就在佛的路上每一天都在精进前进。 世界上一切法门,无论什么法门只是一个“方便”,你用什么方法能够看到心中的佛性,你能够让自己内心的佛性显现,你随缘的心就能成为圆融心、包容心、精进心,你随时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佛性,你才会拥有一切佛所拥有的各种心,那都是善心,包括忍辱心。放下一切妄心,你就可以证得菩提。一个人没有妄心,他就有愿力;一个人没有妄心,他才会精进;一个人能够了却自己红尘当中的烦恼,就拥有了佛法的菩提。 所以修行人念念修行,每一个念头相续着佛的慈悲、佛的光明,“这个事情我能做,这个事情我不能做”;每一天“我要证得菩提”,每一天要在光明道上前行,所以叫光明行;你念念相续,那就光明无限。而有的人每一天觉得很烦恼、很痛苦,“我解脱不了,我很烦,我很累,真的觉得没意思”,你就是念念造生死、念念造烦恼;你念念出烦恼,就永远解脱不了。 所以希望大家要放下所有的缘分,脚踏实地地去修、去行。大家都知道《礼佛大忏悔文》大行普贤菩萨,你学会了佛法,你要去行的,要行你的愿,叫“行愿”,你才能证得佛果。你心念不干净,你看什么都不干净。一个人说这个人怎么不好,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因为他自己的心念不干净,看出去什么都不干净。我曾经跟你们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朋友到他一个好朋友家里去,去的这个朋友眼睛不大好,到了这个好朋友家里,他从玻璃窗看出去:“怎么这么脏啊!你们家里院子里挂衣服的地方脏得……”结果这个家里的主人说:“是因为这块玻璃脏,所以看出去所有的东西都是脏的。”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你的心脏,你看出去所有的人都脏;你嫌别人个个都不好,你自己不会好到哪里去;你如果心念有知觉(就是有感觉),你的心念正、有感觉,你看任何事物和人,都会灵知灵觉。
106. 虚空物质的本相
为什么有的人恶心,有的人恶意?为什么有的人贪图欲望,瞋恨现实,然后再加上愚痴?这些都是造成你性格脾气的一种基础。因为你把这种种的色、心,你对事物的理解全部存在你的内心当中;因为你看到的是外围世界的种种色,你就慢慢地把这些种种色理解成这个世界的本体,“原来这个世界的本体就是这样”“原来这就是‘相用’啊”——看到了这个事物,“原来就是这个作用”。举个简单例子,师父刚刚说的花,难道花就是放在桌子上,只有这个“用”吗?花的作用可多呢。 所以任何一种物质和事物所产生的相,并不是这个事物的究竟。没有相,你就不能用,没有对这个事物的理解,你就不能去使用它、跟它沟通。举个简单例子,你不能理解这个人的性格,你不能跟他交朋友,否则你就会上当,最后就会失败。所以没有相,不能用;能够理解它,那你才能用它。你不能“用”,就不能证明它有体性。所以你对一个人不了解,要是随随便便跟他交朋友,你可能就会上当受骗。举个简单例子,你没有看见一幢大楼,你就没有看见这个物体的存在,心中就无法产生“相”,就无法“用”它;不能看到任何东西的存在,就不能妙用。这个理解是哲学的,所以佛教是非常有哲学观的。首先我问你,你看见这幢大楼了没有?看见了这个物体的存在,你的心中会产生这个大楼的好坏——相会产生;产生了之后,你才能去使用它、运用它。如果在你的内心深处、在现实中你没有看见任何东西,你想象有这么个大楼,你就不会认为它存在,也不能去使用它,就失去了这个妙用。 实际上佛就是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无中生有,为什么很多没有的事情会产生有事情。这就是妄念、妄想,因为“妄”也能“想”出事情来。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好几天没来上班了,别人谣言就出来了:“哦?怎么回事?在家里是不是打架?”只要有一个同事开个玩笑,边上只要有三个人认同,可能这个谣言就成功了,那就是妄念、妄想出来了。你没有看见过,连“相”都没有看到,怎么能产生正确的思维呢?怎么能去“用”这些呢?所以当你知道一句话,你不知道对的、错的时候,你去运用了,可能就伤害了自己的智慧,伤害了自己的本性。我们人怀疑别人就是这样,怀疑人家对你不好,你的怀疑——你认为这个相是存在的,你没有看见,但是你有妄念,然后去“用”了——你觉得他对你不好了、在伤害你了,然后就记在心中;你去用了,最后就伤害了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和佛友之间的感情。所以妄念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想象是虚空的物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想象出来的。那你说想象有正能量的想象吗?有,飞机的制造者,还有发明家,他首先运用的是想象力,然后去证实那种虚幻的东西存在。但是在妄念中,这个想象有时候是一种幻觉,你以为是对的,因为幻觉会扭曲你心理的正常状态。比方说你对这个人印象一直很好,你想“他最近为什么跟我不好了?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了?”开始扭曲了——曲线型思维,你的心理状态就变成曲线型地去理解,然后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很多人拜佛,刚拜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您保佑我能躲过这个劫”,他命根当中最近正好是有个善报,菩萨帮他了,点化他了,或者正好他一求,这件事情应了,“哎呀,菩萨真灵啊”。再碰到几件事情,“求了半天怎么不灵?”你命根当中没有福德了。然后开始妄念想“菩萨不喜欢我了,菩萨不理解我了。是不是我买的水果太差?还是我磕头不够诚心?……”什么妄念都出来了,然后这种妄念在自己的内心,就存在一种曲线型的负心理状态,不正常,觉得菩萨不关心他了。“上次为什么关心我?”那么慢慢地就以为自己是对的,就觉得菩萨有分别心。 实际上,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就像佛教讲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这句话,众善都要去作,诸恶都不能作,这就是一个真理——一真法界。进步的人、精进的人、能够忍辱的人、能够努力的人,这个人就能够修成佛,这就是一真法界;我们今天有信心克服自己身上的劣根性,能够成功,能够在这一辈子修成,那就是拥有了佛的一真法界;或者如梦幻泡影般的世界是无常的世界,这也是一个一真法界。就是告诉我们这是真理,它是颠扑不破的,讲的就是我们人的真心。 我们的内心佛性是非一非二的,不是一不是二;亦一亦二,是一也是二。如果你对一个人一心一意,这个人能对你不一心一意吗?我们对佛性一心一意,非一非二,佛能不帮助我们吗?你如果对佛三心二意,今天怀疑佛,明天觉得佛没有照顾你,后天觉得佛怎么有偏心,“为什么他求了就灵,我求了就不灵?”所有的这一切让你产生了很多贪心、恨心或者愚痴心,还有嫉妒心,你的三心、四心、五心全部都产生了。你一个意念会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又存在在你的内心深处,而这些存在的想法又是虚幻的,那么慢慢地一个想法又生出种种想法。经文上讲,你的烦恼心、恨心……所有的心都会让你产生种种想法,因为它会生根,它会发芽,所以你的理解也会慢慢地越来越多。所以佛教我们非一非二,亦一亦二。 世间的一切事物,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它都有道理存在的,它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的。就像我们能够理解这个事物,就是有生必有死,任何事物都逃不脱成住坏空。哪一个人不是经历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孩子出生了——成了,成为一个人了;住在这个世界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到了老年开始坏了,身体坏了,所有事业各方面都不行了,往下走了;最后人没了——空了。一个房子造好了,几百年用完了之后,破损,拉掉,炸毁,重新再造。这就是辩证法。 我们活在世界上,要理解这个世界是有真理的,成住坏空就是真理,没有一个人逃得过。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有相,这个相也会灭掉;今天看到了、听到的、证实的一切,虽然能够证实它的存在,但是因为它没有自体,所以是虚妄不实的。什么叫没有自体?我今天看到的事情,它没有本身的一种生存和延伸的能力。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看见小时候的一幢房子,这幢房子它有自己的生存能力吗?它有自体吗?没有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没了。小时候跟小朋友感情很好,这种感情它没有自体,你不联系了,它就慢慢地不生根不发芽,就没了。而人的思维它是有自体的。为什么?你自己会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多。所以为什么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哎呀,你不要多想了”,因为越想越多,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烦恼。有时候好的事情、一个好的种子,越想越开心;而一件不好的事情,越想越难过。这就是虚幻不实的世界,佛教我们不要沉醉于这个虚幻的世界当中。 永恒是真实不变的,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实相。要看到我们本性的相,而不是看到虚幻的相,这样才能在佛法中真实妙用。我们修心的人不会浪费生命,因为我们修心的人生命可以延续。因为人身体可以死,但是灵魂是不会死的,这就是实相。你知道了永远不会死的东西,你就好好地去修,把它修得圆满、修得完美,最后就沿着这个永不灭度的本性中的佛性,能够超脱我们的人生,进入佛的境界。这就是你真正要看到的东西,而不是看到我们过去的一切。很多人把过去的一切记在心中,忘也忘不了。今天看见的一切都会失去,我们今天拥有的,明天也会失去,我们年轻时候拥有的一切都会失去,这就是真理。比方说我们今天讲的话,和别人争斗、争辩,得来的那些证悟的方法,觉得“我赢了,我明白了”,也会失去的。 很多人在众人面前很要面子,当时有点面子了,很快就没有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概念,一种体悟的感觉,只是在内心理念上形成的一个过程,有什么用?这个过程过了就没了。就像我们坐车的时候看见马路边“这草非常好看,这花非常好看”,开过了就没了。如果还去停留在那些虚幻的、明明知道它只是个过程的概念中出不来,用现代话讲,这个人叫死脑筋;佛法界讲,就是在内心已经存在这个障碍了——内心的障碍。所以要学会放下,心无所住。我不住在一路上看到的花的上面,也不住在今天要修心学好,一切都是以悟性出发,随缘出发,心无所住,没有对一件事情特别执著地放不下。经常问问自己,考验一下自己:“如果叫我放下这个,我行吗?”如果这个房子送给别人,你行吗?“今天这个单位,我这个职位给别人,我办得到吗?”“今天别人骂我,吐我一口唾沫,我能忍受吗?”每一天要想,每一天要心无所住,那你的心处处才是净土。
102. 不言寂静涅槃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佛法的高境界就是寂然不动(寂,就是安静;然,就是自然),一个人要清净才能得住,任何事情干净了就能够住下来。举个简单例子,能够到一个地方安定下来,这个地方一定是很安静的、能清净的。人经常在冷静之后,就会变得非常有智慧;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就会失去智慧。一个人很烦躁,在骂人,在吵架,在想不通,那时候智慧就离他而去了,所以冷静之后人会有智慧。人在忍辱之后,脱胎换骨。你想想看,你能够忍耐,说明你已经忍人所不能忍。想一想,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你是不是已经脱胎换骨了?所以有佛性的人能够忍耐,能够有智慧,平静,清净,心得住。 很多高僧大德修心都是“不言而善应”,就是有的事情用悟性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说的。你去看,整天“叽叽呱呱”不停跟人家解释的人,这个人有智慧吗?所以“不言而善应”,也就是说不管在人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够从善去应对,会有善的感应。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打坐,好不容易憋了一天,到晚上出关后,又开始满嘴胡说,他憋不住,言多必失。中华传统文化说“言多必失”,有的话不如不说,因为说了,你会找不到自己的智慧。你安静了,寂静了,冷静了,智慧就跟在你边上,你才会找到内心本性的善良和清净。你想想看,能够清净的人,是不是能够找到清净?一切都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这条智慧之路。 学佛人经常说“我今天有灵感了,是菩萨对我说的”,有些人打坐听到菩萨对他讲话,是有,但是不能沾沾自喜。你能见佛,你也能见魔。你心中的魔性很多,根本不能寂静,不能找到本性的任何感应。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静不下来,不能心中安定,就找不到本性,找不到本性的人没有任何感应。有感应的人就是有智慧。过去说什么叫聪明?耳聪目明,反应快。那么很多人沾沾自喜,魔考就来了。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考验就开始来了。别人讲你一句说你不好的,你禁不起考验,上窜下跳,马上就不得了了,不能寂静,所以你就找不到你的本性,然后你身上就没有任何感应。有些人觉得自己看到菩萨,或者看到什么了,然后沾沾自喜,别人说他几句不好的话,马上上窜下跳,最后着魔,精神分裂症。“啊?我会这样吗?我是谁啊?”永远找不到自我,永远丢失了佛性和悟性。 所以真正得道之人是无言无声,他没有话,不要发声音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有时候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你能够理解别人,你还要说什么话?比方说今天公司里缺了一样什么东西,有人说是他拿的,你只要看看他从来没拿过东西,你用不着讲“你拿过吗?”不讲话,此时无声胜有声。你知道肯定不是他拿的,不可能的,这就是一种心理感应。有感应的人是有智慧的。所以无言无声,无行无争,就接近本空了。无行无争,不要有什么行为,不要去跟人家争,就接近自己的本空了。因为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性,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东西,你想在空气当中能够找到什么实质性的物质吗?空气当中没有实质性的物质,它是虚空当中的各种分子的结构。 涅槃清净。涅槃的人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是清净的人,清净的人是不会给人家脸看的,不干净的人动不动就要给人家脸看。在这个社会上,你不能做到圆满寂静,你的心永远在悸动(所以经常说“悸动的心”),使你上窜下跳,使你不能平安,使你不能平稳地生活在这个人间,那么你就丢失了智慧,因为智慧永远跟寂静作伴,不会跟烦躁作伴,也不会跟烦恼作伴。 圆满寂静就是与世无争。你们想想看,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会不寂静吗?你搞他,他笑笑,“这是人间”;你讽刺他,他想想“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境界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好好修”。你已经与世无争了,因为你自己心里所得到的无色声香味触法,所有的一切你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无苦集灭道,你都明白了,所以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人就是在这种迷惑困惑中丢失了自己的本性,以为自己是对的,以为自己内心有灵感了,以为自己接近本空了,实际上你的空性还是在幻灭当中。 有时候无言是一种高境界的寂静。世界上很多人间的事情你去评论干吗?这种事情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夫妻吵架、夫妻打架,你说谁没有道理?你跟孩子吵架,孩子都讲出一套套的道理。这些道理你能接受吗?不能接受。他能接受吗?他也不能接受。那你说,说什么理啊?所以无言就是一种高境界。无言是什么?无言就是对社会的一种看穿看破,看穿这个世界是假的,是虚幻的,没有必要去解释。别人来诬蔑你、诽谤你,你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情,你要去解释吗?比方说你从小到大品质很好,从来没有偷过东西,突然之间人家诬蔑你,说你偷东西了,你有必要去跟他解释吗? 所以寂静是一种高境界。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八风吹不动,如如不动的本性,他能尽显金刚菩提的得道之心。佛道和菩萨都是清净、空寂、如如不动的。一个人如果能够稳得住,这个人就是如如不动;一个人碰到事情就跳,碰到事情就闹,那么这个人最后就如水中的芦花草浮在水上。人为什么会轻浮,人为什么会动不动就跳?因为心一动,就会有行动,很多事情心动了,行为就开始动了。所以很多人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动,才会造成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行动。 所以学会控制自己,要修到无思、无为,“我什么都没做过,这个事情我没想过,好事情我没想过我就做了”,寂然不动,如如不动。如果你已经不去想它就能做出善事,根本没有去想过“我要做某一件事情”、为了得到某一种目的,那你就是无为,修道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为了修道成道,拼命地去打坐、苦修,并且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想知道自己的过去,你在找寻那些虚幻世界当中曾经拥有的你,那你就在虚幻当中失去了禅定的心,你得到的那种神通也是虚幻不实的,最后给你带来的只是一种幻觉。举个简单例子,你们现在想想小时候某一件事情,曾经跟别人吵架、去报告老师,或者曾经伤害过同学,这些事情是不是现在想起来就像一种幻觉一样?为了跟别人争某一个名利,去伤害别人,去诬蔑别人,寂静就离他太远了。一个很稳重的孩子,他不会轻易去伤害别人。一个有修养、有教养的人,他早已远离了愚痴。一个能够不讲话的人、能够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的人,他已经拥有了悟性,所以他得到的任何感应是正确的;而一个人拼命去追求人间的任何感应,“我感觉到这个事情”“哎呀,我感觉到……”整天心在乱动,意在乱想,念在欺骗自己的良心,最后不是执著就是着魔。 所以无思、无为、寂静,在佛法界就称为“感而遂通”。在追求未来、过去、现在的人,他会失去现在,得不到未来,也会连累他自己的过去。很多人连现在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他怎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未来和理解自己的过去?所以很多人活到今天,你叫他讲讲他的过去,整个在虚幻当中,不知道说什么;有的人你让他解释,让他共修讲一讲自己的体会,讲出一大堆过去的虚荣。所以一个人不能心包太虚,就会失去智慧。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虚幻的,人间所有走过的路我都能包容它,一眼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想通了,想明白了,看穿了,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
116. 自在解脱是慧命
一个有恒心的人,有纯洁心的人,别人会非常地感恩你,连佛光都会给你照耀,会返照给你,你当下就能证得善果。你有恒心,一直对别人好,你看看会不会有善果。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一直怀疑你,但是你一直对他好,终有一天会感动他的。这就叫恒心的力量。 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真心?有的人的真心是为了换取福报,“我要得到某些利益、福气和善报”,有的人是真正地想修心,想做善事。实际上真心的人心中没有太多的顾虑,就像父母亲对孩子真心,时间长了等着吧,他终有一天开悟的。你哪一天看看他不顺眼,说“你这孩子怎么还不开悟”,正是因为你对孩子的恒心不够,所以他就会变化。世界上很多事情要靠时间,时间没到,怎么能够开悟?我问你,烧水的时间没到,水会开吗?吃饭时间没到,你想早吃都没有用啊。就像自助餐,早就放在那里了,没到吃饭的时间,你就不能吃。 要靠愿力去学佛。能够理解真心怎么来的,也是累生所拥有的善根和福德。一个人能够真心对别人,难道没有根基吗?叫一个强盗、杀人犯去对别人好,可能吗?所以这辈子能够有真心对人,能够付出真心的,这个人的根基一定是有善根,而且他前世有福德的。所以师父叫你们理解别人。当一个人真心对你好的时候,这个人有福报,他前世有根基。任何一个人能够真心学佛的,我们都把他视为根基善良。所以这个人说“我愿意学佛,愿意磕头,我愿意好好地改变自己”,我们就要支持他、帮助他,这就叫大慈大悲。 学佛人除了要用真心外,还要念经,还要能够度化众生,用经文当中真实的意义去指导我们的真心,把别人说通了,说得开悟了,你的真心就发出了。不厌其烦地为别人,就是心地善良。想想看,没有恒心的人,会帮助人家这么长时间吗?没有恒心的人,能把别人说通吗?说“烦死了”,还能说明这个人的心地善良吗?所以佛法界经常讲,你真心地把别人说开悟了,你用良心真心去帮助了别人,这就是佛法界讲的心地法门。 当年阿难再三请佛开悟众生,怎样让众生离开虚幻假相,恢复我们本来自在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师父今天跟你们讲真心,这个真心是自在——本来的自在,本性当中的解脱的佛性。因为佛性是解脱的,它是不生不灭的真心。什么叫不生不灭?你看,你对这个人真心,无论他怎样对你不好,你还是没有生出厌弃心、烦恼心,而且一直对他好,你不是不生不灭的心吗?你从来没有因为他的不好、对你的无礼、对你的诽谤、对你的冤枉,而产生出离弃他的心,所以不生不灭。所以阿难的这个举动就是佛的悲心;而佛给我们开示,救度我们众生,就是让我们脱离生死苦海,这就是佛的慈悲心。就好比我们去救一个人,我们不但要去帮助他,还要学会理解他。你们记住了,帮助一个人,不能理解他,你是帮助不了他的;要最后让他真正地脱离痛苦,你就要陪伴他走出阴影。我们小时候学踩自行车,父母亲要帮着我们学会踩自行车,我们踩多快,他要跟着跑,一松手,我们就摔下来了。所以要帮助那些想学佛、不理解佛的人开悟、走出阴影,这就是我们的真心;而不是“我今天跟你讲了道理,我就不管了”,像这种就是名义上的救人,并不是用佛的真心。 其实这世间的一切色相,都是心的变现。你看到了这个事物是好的,你的心就认为它是好的;看到这个事物不好,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认为它不好,并不是这件事物不好。是不是?你们大家想想,你们都有嫉妒心,你们都有猜疑心、怀疑心。师父经常碰到很多人跑过来:“师父,您今天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了?”“没有啊。”“那您怎么走过去看都不看我一眼?您怎么今天对我脸不开心?”是你的心不开心,不是师父对你不开心。师父说不定没看见你呢?你的心在动了,这个事物就动了。如果我闭着眼睛从你身边走过,如果你的心在想“我看见师父眼睛闭着,他看了我了,他笑在心里……”,这就是揣摩别人心理。所以用真心你才能妙用佛法,救别人就是妙用佛法。 无论看见人间的人还是事物,你都能懂得这只是种种的法相,一种现象而已;你不住著,“我不去追在里边”,你有什么痛苦?你今天没有感受到天很冷,你不会很冷的;因为你是心有感受,才会很冷。你今天感受到很开心、很法喜,你就是活在法喜当中。但是你懂得了空寂,不要住著在里面,就像我们救人,虽然要救他,虽然要用恒心,但是我们要随缘。他现在还没开悟,也不能逼着他,这叫随缘;但是用你的真心去感动他,去解决修行中的人和事的烦恼,那么这就是你处处法身的显现。你们没有法身吗?有,当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是拥有法身;当别人能够想起你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法身;当别人在感恩你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法身。所以学佛就要学会帮助别人,拥有佛法的光芒,这样你的法身才会处处跟佛一样,照耀着众生。让我们好好地学佛,好好地跟着佛陀,把我们的心现出真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地美好。下一次继续跟大家讲。 接下去,师父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的故事。 有一位比丘,他习惯思索和观察十四项难题(我待会儿最后给你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十四项难题)。他经常想不通,他想:“哎呀,这个事情怎么……”习惯地思索,“哎呀,这个人间的很多问题……”。他学佛当中碰到问题想不通,就去问佛。想来想去想不通,耿耿于怀,坐卧不安。 他有一天托着衣钵走到佛的房间,禀告佛说:“哎呀,佛啊!请您好好地解说十四项难题给我听,好吗?若能使我内心彻底明白,我一定拜您为师,做您的弟子。如果您说不出来,我就要另走别的途径去求别人了。”他跟佛陀讲。(我们现在知道佛是这么伟大,但因为他们当时在佛的身边,他们没有这种感受。) 佛非常慢条斯理地告诉他:“你本来发誓要做我的弟子时,不是说过,若能回答十四项难题,你就要做我的弟子吗?” “没有啊,没有啊。” 佛说:“你非常地愚蠢,到现在为什么还要说‘如果无法回答,我将不做弟子’等等的话呢?我将为那些难免生老病死的人说法,你这十四项难题全部都是一些争论答辩的法,你这些法对真正的修心毫无益处,讨论这些可能只是一个笑话,有时候更是一些无聊的戏言,你为何有必要去提出这些疑问呢?”佛继续说,“我纵使回答你,你也未必真正了解,你思索到死也恐怕解释不出来,结果,对于生老病死等人生紧迫的问题,你不是照样不懂又得不到解脱吗?比如有人中了毒箭,亲友想叫医生来替他拔箭和擦药的时候,他还在嘴巴里嘟囔地说‘暂时不要拔箭,我一定要问问你的姓名、出生地点和父母的年龄。然后我也想知道这个箭的来历,出自哪一座山,用什么树木造的,用什么羽毛当箭翎,箭头用什么铁打造的。至于弓,又是来自于哪一座山的木头,而且那些毒药出自何处,属于哪一个类型,如何称呼的?’是否要完全确切知道这些疑问之后,才允许医生拔箭和涂药?”佛陀讲了这么多的问题,在说明什么呢?佛陀接下来问这个比丘:“必须要待他知道这些详情后,你认为才应该帮他拔箭吗?” 这个比丘说:“佛,不必知道。倘若等到他完全知道,这个人早就活不成了。” 佛说:“你的情况也不例外啊。你看那些邪见之箭,涂上毒药,它实际上已经射入了你的心里。你想拔出此箭,当我的弟子;但你不打算拔出箭,反而想要解决世间之常与无常、有边与无边(十四项难题里这最难的几道题)等无聊的问题(佛陀说这些问题是非常无聊)。为了找寻这些难题的答案,还没有得到答案之前,你可能早就丧失了智慧的性命,你就跟畜生一样沦于死亡,无异自己投进了黑暗里。” 你们知道佛讲这个的意思吗?就是任何一个学佛人追究于一些佛法佛理上,执著地想去理解它,而没有真正地开悟,当你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研究的时候,可能你已经丧失了你的时间、你智慧的性命,这是佛说的。 这个比丘听了之后深感惭愧,他当然明白佛的说法,所以他就拜了佛为师,才证得了阿罗汉果。这是《大藏经》上的故事。 你们可能都有点兴趣,这十四项主要讲的是形而上学的一些疑问。比方说十四项里面第一项:世界到底是怎么样?世界到底是常还是无常?是常也是无常?既非常也非无常?——就是这种问题。 第二:世界是有边(边就是空间的界限)还是无边?(是没空间,还是有空间的?)还是有边,亦是无边?既非有边,亦非无边?这是像我们现在提出的问题:“你算好人,还是坏人”。你说你算好人嘛,你这个人经常不动好脑筋;说你算坏人呢,你又是学佛人,你有时候也很努力。你到底算好人还是算坏人?这种,就是佛陀叫我们不要去讲这些事情,会浪费时间,浪费你的智慧,让你聪明的智慧会跑掉。 还有就是你的身体与心——过去佛法界专门研究和辩论这些事情——身体与心是同一体还是有分别的?你们现在知道了,身体与心有分别吗?身体是身体,心是心,对不对?有分别吧?你说有分别,师父可以告诉你,无分别,因为你的身体代表了你的心,你的心就代表你的身体;你说没分别,当然有分别了。你到底有分别没分别?就像我刚刚讲,你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为什么做坏事?说你坏人,你为什么又修心,又这么努力? 还有就是如来死后的问题,也是十四项里面的。问答题,让人家问答,“如来死后还有吗?还是无?还是又有又无?还是非有也非无啊?”就是问这些问题。你们都知道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涅槃,就是完成完美的人格,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来、佛,对不对?你说到底有没有?如来在我们心中吗?是啊。你看得到人吗?看不见。有吗?有。到底有没有?又有又无。这些问题你去追究它有什么意思? 佛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经常迷惑于这些事物当中,在研究这些事情当中,在辩论这些事情当中,你会损失,因为你的时间损失了,你会失去智慧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如果你跟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经常辩论的话,你的智商会下跌。所以过去人讲,情愿跟有智慧的人吵架,也不跟没有智慧的人讲话。他没有智慧,他不能给你带来很多的精进心。所以无聊的辩论佛不回答,当年有很多人问佛很多问题:“佛陀,这个世界是有还是无?是是非,是有非无?”佛陀当年佛性里面讲过一句话,你们记住了,叫做“无记”。佛不回答就是“无记”,大家明白吗?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何以故?因为你自己自觉了,明白了这个世间,你都觉悟了。“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因为当你自己明白了,你才能明白别人。很多人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连自己的心都不理解,你怎么可能把别人说通?就像师父,我如果今天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我怎么可能把你们讲通?学会人生最尊贵的事情就是:不管别人懂不懂,要保持自己一颗智慧的心,不要去占别人便宜。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智慧有限,但是学佛人要记住了,只有把我们的生命和慧命和其他众生的生命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拥有了永远不落的慧命。谢谢大家。 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
114. “十如是” 一如不二
好,今天继续给大家说《白话佛法》。 师父给大家讲一讲“如是”。在佛经上“如是”有十如是——十个如是。“如”,就是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的本性;“是”,就是真实不虚妄的意思。我们说“如是如是”,就是“真实的、真实的,不虚妄的、不虚妄的”。在佛经《法华经》里曾经讲过:唯佛与佛(就是只有佛和佛)才能够理解究竟诸法实相。也就是说,这个人间究竟到底的实实在在真实不变的诸法实相,只有佛能够理解。佛经上说“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本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师父接下来跟大家一条条谈。本末究竟,就是这个事情从头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个什么样真实不变的事情呢?人家说“如是如是”,就是古时候说“是真实的、是真实的”,不是假的,“如是如是”。 十如是,就是指诸法实相存在的十种必要的条件。这个世间实实在在的诸法实相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真实的本性所出来的,不是真实不虚妄的,那就不一定符合这个条件。这个宇宙一切万有、包罗万象的当中,必然的真理和规则就是:实实在在的体,实实在在的力,实实在在的作,实实在在的如是因、如是果……我们经常看到电影中,有很多居士问高僧大德“师父,什么情况?”这个师父就跟他说“如是因、如是果”,实际上就是真实存在的因、存在的果。师父现在将十如是一条一条开始跟你们分析,就是让我们理解佛法的真如实相,在十法界当中的每一界都有真如实相。 如是相是什么?顾名思义,如是相就是外面显现的形相。“哎呀,这个人……”看到他,就是如是相,“真的是。你看……”实实在在让我看到的,显现出来的一种形相,显现出来的一种本相体就是如是相。 如是性是讲什么呢?就是内具的理性。很多人讲理智更重要,理性,一个人理解了这个世界就内具他拥有的理性。拥有理性的人不会跟别人争吵;拥有理性的人,能够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拥有理性的人,碰到烦恼就转换菩提。理性就叫如是性。因为我们人本身就有解决烦恼、问题的方法,只是你没有去挖掘。 第三是如是体。如是体是什么呢?万物具有的本质。无论什么事情都有本质吧?比方说造一座房子,它的本质是什么?砖,对不对?造一个大楼要钢筋水泥,这就是它的本质,如是体。 如是力是什么?力量,由体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力量。你今天拥有了身体,健壮的身体,是不是会产生一种健壮身体所拥有的力量?否则哪来的力量?因为有体在。 接下去是如是作。人家说作孽、作业,如是作的意思就是所造作的善恶业。如是作就是告诉大家善恶终有报,作善得善,作恶得恶。这个业是实实在在作的,这个善也是实实在在作的。所以知道了这些,你就知道苦来了是自己作孽,善来了,享福了,那是自己的善。 如是因是什么呢?就是所种的因,实实在在种下去的身口意的因。你这个因种下去了,是不是身体上犯戒了?口业?意中犯戒了?这些因种下去了,是实实在在的,那么如是因。 如是缘,缘就是令因生果的助缘。因为种下去的因会有成熟的果,然而这个成熟的果,在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有助缘。比方说夫妻两个人吵架,爸爸在背后讲妈妈不好,妈妈在背后讲爸爸不好,两个人恶缘已经种上了;但是孩子去告诉妈妈“爸爸在背后讲你”,或者儿子在爸爸面前说“妈妈在背后讲你”,这个恶缘造成了两个人恶缘的爆发,这个就是助缘——助推它的恶缘成熟,或者助推它的善缘成熟。我们把它翻成正能量,有一个人一直在背后做好事,从来不告诉别人,别人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人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某某某,他一直在做很多善事,你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他默默无闻做的。”“这么好的人。”那么大家都对他恭敬,让他做模范,实际上就是助推了他这个缘分,就是令因生果的助缘。 接下去是如是果。如是果是什么呢?就是由缘催生的果实。催生是什么意思?助长。比方说,这个果来了,是实实在在来了,这个果来了,是真实不虚的,你只要种因,一定会有果出来。你只要骂别人,别人一定会骂你;今天你只要在背后讲别人坏话,早点晚点他会知道,他会不开心,因为这个缘分种下去了,会催生出来这个果报。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这些,就不会去乱讲话了。你要讲别人不好的时候,先想想他会知道吗?如果你觉得他会知道,就不要讲。所以佛法界不讲别人不好,不去讲别人短处,多看看自己。 第九是如是报。如是报是由因招致的报应。种下去的因会报应吗?想躲都躲不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刚刚出门,一看,下了几滴毛毛雨,然后你一想“去拿把伞吧?”“哎,出都出来了,再回家去拿伞,累不累?算了,撑一撑吧,走过去也不远。”刚刚没走几步,“哗——”全部下来了。这就是今天因为这个懒惰的因,招致你的报应,被淋了全身湿透。像这样的报应如影随形,你今天眼睛冲人家一个善意,人家就回你一个善意;你今天眼睛冲人家一个恶意,人家就恶狠狠地盯着你。现在小青年一个含情脉脉的眼光看别人一眼,就找麻烦了,人家就盯住你了。所以不要去造因,否则一定会有果报。 第十是如是本末究竟。实际上“如是本末究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做一件事情最后达到怎么样的究竟,最后是怎么样呢?就是以“名如是相”为本,“名如是报”为末。最后总归会受报的,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任何一个人都要想到这些。很多孩子毕业之后找到份工作,“我找到工作了,好开心啊!”你应该知道只要有进去的一天,就有出来的一天。一个孩子生出来了,“好开心啊!”你就要想到终有一天会离开的。你今天拥有了这个职位了,可能这个职位终有一天你会离开的。这就是如是果、如是因、如是报……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万物不变、真实不变的真理在,一个本性,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虚假。你都要明白。一个成功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知道他今天做什么一定会得什么,行善积德,最后得到究竟圆满。 在佛法十法界中,有一个叫“十如是”,现在大家知道了吗?师父刚刚就把“十如是”简单地跟大家讲了一下。以后你们要懂得,修学,如果你能够依照十如是去用心,因缘成熟之后不管碰到什么缘分,你只要一接触到,马上就知道这是善还是恶,这个事情一定会有果报,你就豁然开悟。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人家跟你说“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好吗?这个便宜啊……”你马上就知道,只要便宜的,它不一定完全是好货,就这么简单。你心中有“如是”,懂得如是因一定会有如是果:“为什么它会便宜呢?总有道理吧?”就像买房子一样,为什么这个房子卖出来这么便宜?你去看了房子,都很好,左右没不好,前后也没有什么风水不好,家里也蛮漂亮,为什么卖这么便宜?便宜就便宜了,捡到一个大便宜了,买!邻居都不理你,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邻居才告诉你,房子里之前住的人是得麻风病死的。你想想看,哪有没有如是因、如是果的?这个世界上种因得因,种果得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愚痴,你不了解,相信这件事情,你只要遇缘触著(就是接触到),你要豁然开朗,马上就要明白。在古代,修心的人单单学十如是,就有很多修心见性成佛的人。什么都不讲,就讲因果,就能成佛。因为你知道种因得因、种果得果,你知道十如是的话,怎么会去造这种不好的因?如是因,如是果。你今天暗算别人一下,这个因种下去了,别人暗算你是迟早的事情。 见性成佛,你明白了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要提得起观照的能力。你观照了吗?你看穿事物了吗?看穿自己的本性了吗?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你知道自己在男女色情方面过不了,自己很清楚,就不要去接触;你知道自己在吃的方面控制不住,就少碰吃的东西;你知道自己在钱财方面碰不了,就不要去碰,那么就增加你这方面的力量。所以“观照观照”就是时时刻刻观照,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要让它贪瞋痴慢疑,不要让自己进入五浊恶世当中。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人成即佛成,你想修出六道也好,你在六道当中修也好,实际上都是一个字——修。做人做得好和做得不好,都是做人;读书读得好和读得不好,都是学习。是一不是二。能学佛的人就是一法如。一法如是什么意思?就是要了解这个事物的真实之相、真如实相,一切法如都是真实的根。要记住,看问题要看到本质,世间一切皆虚空,能够看到事物本质,就是一如不二,就明白了不管是出世间与世间,都是一如不二。要懂得这个世间不管修出世还是在世,都是真实的,要用心,有缘分,要懂得一切真实相,理解了才能修出来,不能理解真如实相,是修不出六道的。要想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就要好好地了解真如实相。烦恼即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与涅槃也不二,都是一样的。看事物要看到它的本质,要懂得这个道理。 一个人迷惑了,不懂了,他就是在世间;一个人觉了(觉悟了),他就是在净土。今天想通了,活在天上;今天想不通,在痛苦,就是活在世间。怎样让自己的心和念头干净?心要净,所以师父写了两个字“净心”,心净就是佛土净。干净的心,你的心中就是净土,就能常住菩萨。
111. 悟性的解脱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我们学佛人懂因缘,知根知底,要启发自己本性,要能够用自己过去的根基来继续学佛修心。我们学佛人要懂得,不要让自己的八识田中变得肮脏。八识田实际上被很多善的恶的光环所包围着。在八识田中,一个不好的念头常记在心,就会进入你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在你的阿赖耶识中就会妄念纷飞,杂念纷飞。所以为什么有时候一个人一烦恼,整个人就乱了,因为他的八识田中所有的妄念杂念纷飞,所以人马上就坐不住、站不住了,就开始心乱了,他的本性光明就被遮蔽了。所以你看一个人一乱,他智慧就没了,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就想不出怎么办了,因为这叫遮蔽。就像太阳光照进来,太阳能照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让每一个人都温暖,但是要是在家里把门窗都关着呢?你不想照见太阳,你的光明就被遮蔽了。所以只有当八识田中清净无碍(八识田中非常干净,就是佛法界经常讲的要在自己的意识田中干净,不要有过去那些恨、怨、贪瞋痴),所有的一切全部要照见五蕴皆空、空掉,然后你才能放射出佛光,照耀着你自己阿摩罗识的本性。 这就是我们经常要讲的,只有佛光的显现才会有光明的前程。你看不到光明,你没有佛光显现。就像今天你看不到太阳,你知道什么叫照耀前程的光亮?你今天没有亮,说明你已经被遮蔽了——阳光被你遮蔽。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能照到阳光,都能找到佛光,但是有些人因为太肮脏了,在他的八识田中整个都是恶的光环包围着,他不能够得到佛光普照,所以他就找不到光明。 这就是师父跟大家要讲的,学佛修心的人,就要学会将自己内心回归本来的心地。什么叫回归本来的心地?比方说,你从小很善良,看见同学摔跤了你会哭,“哎呀,摔出血了”,你会难受;你慢慢地瞋恨了;等你慢慢长大之后,你变得越来越无情无义了。那么佛法让你找回你本来心中善良的心地,你学佛之后,人伤我痛,同体大悲——你慢慢懂得了这些,如果看见你的同事朋友摔伤了或者被车碰伤了,你会难受,那么你的心是不是回归到原来的心地——善良,没有染著?我们说小孩子的心是没有染著的,我们活得越大,我们心染著越多。找回自己原来的光,这就是回光返照。 我们要明白佛陀的真谛,佛陀告诉我们,不要纠结在人间的一些人我是非中。佛陀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是虚幻、是空无的,所以佛陀让我们要打破心中所产生的妄念和妄心,这些都是假的。佛陀说你今天拥有的再多,最后都会失去,佛陀告诉我们不要去妄想,人的一生,这种妄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应该作如是观。“如是”就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的。 人都会生起妄想心,因为得不到的想去得,做不到的想去做,所以人才会产生妄念心、妄想心、妄动心。你想想看,你不乱想你会动吗?你今天这个举动非常肮脏,这个举动是因为妄想心才产生了妄动心。你今天跟女孩子开了一个不高雅的玩笑,你心中没想过,嘴巴会出来吗?你讲出来了,说明你心里想过了,那你妄动的心就产生了,所以你的妄念就存在了。 所以佛经常叫我们要对内心去观照,去看,去找,我们最内心佛光在哪里?佛光在我们的本性当中。生出来的时候还有点良心本性,为什么越长大越恶劣?一个小孩子,爸爸妈妈带着他去坐公共汽车的时候,还要说“妈妈,不要不帮我买票”,孩子都懂得不要在众人面前丢脸;妈妈却偷偷摸摸把孩子塞在人群当中,能不让售票员看见就尽量不让看见,能少买一张票就少买一张票。所以要找回我们原始的本性,像孩童般地纯洁,这就是我们内心非常干净的佛光,让它返照出来,来消除我们今天对别人的争斗、偷偷摸摸地占人家便宜的心。 我们要证得三摩提,实际上就是要证得涅槃妙心,要彻悟。这个人间,你去占了人家一点儿便宜,有什么意思?你会发财吗?你今天跟人家做生意,偷偷摸摸在里面多算人家一点儿,别人知道了,你这个生意都没了,你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好好地做人呢?有的男人回去跟自己老婆偷偷摸摸地弄她一点儿钱或者账,老婆自己心里都明白的,“你这种男人,我以后终有一天不要你的”。你不要把人家都当傻瓜。你的妙心在哪里?妙心就是真实。我今天对别人真实,别人一定会对我真实。你今天就拜托别人做这件事情,人家就会实实在在帮助你;你拜托这个人,你还要遮一点、藏一点,不跟别人说实话,别人知道了,会真心帮助你吗?所以“妙心妙心”,妙就妙在真实之心。 希望你们要懂得什么叫涅槃,明白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到最后全是没有的。既然没有的,不就回归本来的本性,不就是涅槃吗?你不就能够彻悟了吗?这不就是佛法界讲的“正法眼藏”?希望大家要懂得什么叫正,“正法眼藏”就是让你什么事情都要在正的路上去前进。你想想看,学佛有没有学得偏的?有的人执著,学偏了,有没有? 我们学佛的人要真正地明白在人间做人的真谛是什么。你忙了一辈子,最后不知道苦空无常吗?你苦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不是空吗?你的一生不是在无常当中就这么结束了吗?想一想,世界上每天要死多少人,这些人自己还不知道来到人间干什么,他已经结束了,因为太无常了。 所以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是无明,你看我们从生出来什么都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走了,就是无明伴随着你的一生,不明白。不明白道理的人可怜吗?想不通的人可怜吗?无明和自性,师父告诉你们,一直是存在的,而且是同时都存在的。你生出来有无明,但是你的自性也同时存在,所以佛法界叫“俱生无明”,一起生出来的;并不是先有佛性后来才会生出无明——不是的,因为它是同时存在的,看你找到佛法还是找到无明。就犹如一个孩子出生到人间之后,他同时可以接受善念也可以接受恶念一样,同时的。你去接受了恶念,你就是个恶孩子;你接受了善念,你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所以这是公平的。那么为什么同样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会产生自己选择的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呢?这就是要看你有多无明和怎样拥有佛性。 因为无明之故,我们人有时候经常认为自己的一个念头是对的,“我这样做是对的”。明明让自己颠倒了,还不觉悟,直到自己做错了,没有感觉,所以人苦就是苦在颠倒不觉。你想想看现在的人在追求什么,全部都是追求那些不能永久伴随着你的东西,包括感情,包括房产,包括你的名声、你的名利,一切都是颠倒。你去追求的那些都是不能够永远陪伴着你的,而真正灵魂上永远陪伴你的,你没有觉悟,你不知道它的重要性。 所以人就是在追取尘境(灰尘的“尘”,境界的“境”)。你看看人可怜吗?在人间,为了爱一点面子,跟别人打啊,吵啊,闹啊;为了显化自己家里有点钱,哪怕借点钱来买,也要争这个面子。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有多少人结婚讲排场,没有钱还要借钱,结婚之后欠了人家一大笔钱,慢慢再还。这不就是叫“追取尘境”吗?再举个例子,犹如一个孩子很顽皮,他经常捉弄别人,孩子觉得很开心,他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那么他慢慢长大之后,他就喜欢捉弄别人、阴别人,慢慢地成为一个坏孩子,他是不是无明啊?但是他在无明当中觉得自己是对的,他很开心。这些都是由于人本性当中的贪瞋痴造业所为,所以一定会受报。包括到今天,我们学佛人当中很多人喜欢阴别人,喜欢讽刺别人,喜欢嬉笑别人,他觉得很开心,其实他是无明。他造成别人痛苦,实际上他一定会背业。任何伤害别人的行为和语言,包括思维,都会受到报应,最后是你受到报应,这就是天网恢恢。所以佛法界称为“业种自然”,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一种业。而这种业你觉得很开心,去讽刺了别人,你种下了这个种子,那么自然就形成了“业种”。所以有些人从来不知道讽刺别人那是一个错误,还觉得自己很有智慧。人家想不到的话,他能说;人家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他的业种变坏了,自然地变坏,他没有感觉,他活在无明当中。 修心人首先就应该懂得什么叫修心,要懂得不能盲修瞎练。你以为坐在佛的面前念经就是在修心?你的心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你以为跟菩萨磕头就是在修心?你这个头虽然磕了,但是魂已经飞掉了,你没有一种精进心,没有一种忏悔心,就是错乱地在修心。忙得不得了,天天好像在做功德——盲修啊。练什么?打坐啊。你坐在那里脑子全部都是空的,那叫真修;你坐在那里杂念纷飞,你的心不管再修多少年,禅坐不管再练多少年,在佛法界叫“错落”。 所以一个人的概念不改,再活多少年,他卑劣的概念永远缠扰着他的那颗心。为什么有的男的结了三四次婚,他觉得没有个女的好的?因为他心中觉得“你嫁给我了,你就要为我服务,你就应该照顾我,你就应该多做事情,你应该像奴隶一样这么做”。他的这种概念造成了他可能五次十次地结婚,都找不到一个贤妻良母来嫁给他,因为他卑劣的概念缠住了他的本性,让他看不见本性,让他找不到光明。所以一个人错误的概念不改,再活多少年他还是这个样子,到死了他还是这样子,因为无明缠扰着他一辈子。 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要修掉心中的污垢。什么叫污垢?“污”就是污染,你知道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垢”就是已经形成的业障,肮脏的东西。难道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污垢”吗?骂人算不算污垢?但是天天有人骂。夫妻吵架讲好不能骂对方的父母亲,逼急了什么都骂。这种明明知道是污垢,是无明的习气,却还去沾染着它,去不停地拥有它,造成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如何修心?这样修法,根本得不到无上菩提。无上菩提,那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圣境,是能够与人为善,让别人感到春风般的温暖;苦难的时候,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出现“能够帮助我得到解脱,去除烦恼”。否则你去造成别人更多的烦恼,你还是在无明当中。你以为“我在帮助他,我在救他”,“我……我……”我相这么重,你还是在无明当中。真正地把自己和众生融为一体,人伤我痛,“他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的烦恼就是我的烦恼”,这样才能救人,这样才能证得无上菩提。智慧怎么来的?因为你的境界是无上的。没有顶的叫“无上”,“菩提”就是你的慈悲心和智慧。悲智双修,悲智双运,所以有慈悲心的人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慈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的悟性。
107. 见证实相 以相妙用
每一天要心无所住,那你的心处处才是净土。你心只要住在一个位置,无论你所住人间的哪个地方,因为它是红尘,那么慢慢地在你心中就会有污浊之土。所以忘不了过去的人心中就有污浊。很多人就是忘不了,很多歌曲也是忘不了,《勿忘我》等等,你的心怎么能清净?当你天天忘不了过去的时候,当你忘不了别人对你的好,也忘不了别人曾经伤害你,都会对你寂静产生障碍。一个痛苦的人怎么能够静下来呢?如果在滚滚红尘中你能够放下这些,你就是弥陀。要时时刻刻打消这些妄念,要见证实相,死要面子的人不会有好的果报的。 以相妙用,以真实的如来相来印证自己内心的佛相,对人间看穿看破,但是要善待,要妙用,这就是禅门观。能够有智慧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就拥有了超越一般凡尘的烦恼障碍的一种智慧。念经同样也是要把这些经文念到自己的第八意识中去,这个种子成熟了,你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经的人能够念成了,就成功了。所以念经要念出佛的种子,做人要做出圣人,学佛要把佛的愿力做出来、学出来,然后才能产生愿力,才能用这个愿力去战胜人间一切烦恼,最后才能成为人间的活佛。 今天师父接收到一篇一个弟子的忏悔信,这个弟子说,昨天无意当中看见一篇文章,是关于佛陀教子的文章,他说:“我突然发现,原来师父教育我们和佛陀是一样的方法,对我们的慧命师父格外地重视,对我们的毛病深恶痛绝,对我们的生活关心记挂,因人施教,既有师子吼,又有谆谆的善诱,教导我们真修实修,不要贡高我慢。”他说他看到一个故事,关于佛陀教育他的孩子罗睺罗的。师父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讲佛陀怎么教育他的孩子罗睺罗。实际上我们都是佛陀的孩子,我们都要接受教育。 在《教诫罗睺罗经》中记载佛陀善巧方便教导罗睺罗改过的典故。佛陀的孩子罗睺罗开始修行的时候,他因为比较小,比较淘气,他学法持戒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过佛陀父亲的训诫。在这个经文中,对他喜欢说谎的坏习惯,佛陀用了一种比喻,这在《相应部》的第二品中讲到,就是对小沙弥解说世事无常的本性。师父觉得这个弟子选的这一篇非常好,所以师父今天跟大家讲。本来我给大家准备了另外的佛陀的故事,今天就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师父也是这么遵照佛陀的教诲在教育你们大家的。 有一天,佛陀命令他的孩子罗睺罗端着一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完之后,佛就问他:“孩子,这些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说:“洗过脚的水不干净,不能喝。” 佛说:“你知道吗?你就和这个洗足的水一样。水本来是非常清净的,洗了脚之后就很脏。就比如你本来是皇宫贵族的王孙,现在远离了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你现在出家做沙门,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话骗人,三毒的污垢填满了你的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佛陀从来没有这么严声厉色地对罗睺罗说过话。罗睺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这才敢移动身子。 等罗睺罗倒了水回来之后,佛陀又再问他:“这个盆可以用来盛饭、洗米、洗菜吗?” 罗睺罗说:“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干净,上面有污垢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佛说:“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你虽然出家做了沙门,但是你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身充斥着不实的垢秽,圣洁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资粮怎么能够装进你的心中?”佛陀说后,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得转起来。罗睺罗很害怕的样子。 佛陀就问他:“罗睺罗!你怕把这个盆子踢坏吗?” 罗睺罗说:“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佛陀跟他讲:“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子一样,不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护。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自甘堕落,自取下贱。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你会处在迷中增加更多的迷惑!” 罗睺罗全身流汗,惭愧得无地容身,他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心:“我绝对不能自甘堕落。”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对弟子们身上的毛病,作为一个师父要严加管理。如果对弟子身上的毛病不好好地管,就是放纵,就是在伤害他,就是看见他自甘堕落,让别人看不起他。所以要熟悉自我,自己要了解自我,要降伏自我,要改变自我,否则更何谈去改变别人。学佛是对自我佛心和善心的一个交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很多人一辈子假修,有什么用?所以要了解一个人,让这个人修心,首先要看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不是相符合。我们很多学佛人,出发点就是为了让自己家里的病人身体好,就单单这个出发点,等到他家里病人求好了,他就不修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今天学佛不是单单为了帮助家里人,不是单单为自己求得顺利、人间去除很多烦恼,而真正的目的是要超脱六道,能够一世修成。如果你的目的和你今天最后的愿望是相符的,那你这个人就很容易方得始终,就很容易不忘初心。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要了解、要看他的出发点和目的,你就知道他是否真心了。 有一句诗:“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很多人整天埋怨:“我为什么不幸运?为什么我身体不好?为什么我这么不lucky(幸运)、不幸福?为什么我灾祸横生?”你们看一看你们累世积累了多少杀业,你们今世吃过多少活的生物,这一切都是一种业报。 所以学佛要有正确的修行观,才能开启内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还没有学佛之前,他觉得他很快乐;但是学佛之后,他慢慢觉得自己有束缚了,觉得很痛苦,还让家里人跟着他一起痛苦。有的在家居士,有心学佛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须认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佛。因为想永远地幸福,永远地脱离痛苦,不是拥有一时的幸福。因为在没学佛之前,就算有幸福也是暂时的;但是学了佛之后,我们的幸福是永远的。这就是修行的分别。 所以真修的人在内心深处改变;而假修、为了某一个目的在修心的人,他只是用某一个方法,或者用一种理念,在学佛的过程中来改变一下自己。所以要修心,每一天必须花很多时间念佛、拜佛、念经,包括自己共修、做善事或与修行相关的功课,这就是我们学佛人应该做的事情。每一天的精进会使你进步,每一天的懈怠会使你丢失本性。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佛,好好地改变,真修实修,进入如来智慧,用如来的智慧让自己一世修成,永断轮回。 好,今天跟大家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